蚕头燕尾 蚕头燕尾是指什么字体( 四 )


3、行草书中的蚕头燕尾
蚕头燕尾在行草书中的形态表现是隐性的,遗貌取神 。在汉章草、唐行草书中皆有表现 。怀素小草《千字文》,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蚕头燕尾的精神随处可见 。《续书断》中评颜真卿书法“合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 , 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
4、楷书中的蚕头燕尾
蚕头燕尾在唐 颜真卿楷书中最为突出 。《自书告身》中捺笔的起止处的笔形,显然是源于隶法的蚕头燕尾 。并且类似笔法在颜真卿的其他作品 , 如《麻姑山仙坛记》、《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等中也多见,只是由于颜体中同时融合了篆籀笔法,所以其蚕头燕尾在面貌上有别于隶书体式 。虽然《辞源》宋·赵佶《宣和画谱·颜真卿》“隆起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 。……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 , 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 。”米芾也在其《海岳名言》置疑颜书:“又真迹皆无蚕头燕尾之笔,与郭知运《争坐位帖》,有篆籀气,颜杰思也 。”但是 , 大量的碑帖事实证明蚕头燕尾在颜真卿楷书中的存在 。

三、蚕头燕尾基本笔法及其演绎
蚕头燕尾笔划形态多样,艺术表现力丰富,展现于篆隶草行楷诸体之中 。特别是在汉代隶书中,从外在形貌到内质诉求,都得到了最充分地展示,以致成为汉隶标志 。这一切都源于创造这样笔划形态的方法,即笔法 。

1、蚕头燕尾基本笔法
蚕头燕尾的基本笔法:横划运笔起笔时逆势回锋行笔(裹兼铺) , 当波形收笔时 , 顿笔反折斜出 , 一波三折 。这是蚕头燕尾的基本用笔方法,也是汉代隶书的经典笔法 。
为什么古人把这种笔法,比喻成蚕头燕尾,而不是其他动物呢?
蚕是一种昆虫,中国是原产地,驯化在室内饲养,故又称家蚕 。养蚕和利用蚕丝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蚕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记载,至少在3000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人工养蚕 。相传黄帝的妻子嫘祖就开始“养蚕取丝”了 。《诗·豳风》中有“蚕月条桑”,《汉乐府诗集·陌上桑》有“罗敷善蚕桑”等等,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则更多 , 晋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唐代王维《渭川田家》“雉雊麦苗秀 , 蚕眠桑叶稀”,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代张俞《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中国人的生活生产与蚕息息相关,更敬佩蚕的精神和品格 。
蚕的一生都在辛勤劳作,一生都在蜕变,从蚕卵—蚁蚕—熟蚕—茧蚕—蚕蛾,再到蚕卵 。李商隐诗“春蚕到死丝方尽”,就是对蚕一生奉献高尚品德的最真实的总结 。中华民族是一个尚德的民族,评价一个人首先要看他的品德如何 。因此,蚕更像中国人骨子里的道德模范 。
蚕的形态运动方式,与毛笔运行方式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对运笔起势有很多启发 。
首先,蚕在静态时,是一条有生命的线 。虽然它是相对不动的 , 头微微隆起身体安静,无数的毛足吸附在栖息之所 。但是,它给人的感觉极富质感,静中寓动 。就像毛笔万毫齐力,在宣纸上刚刚中锋写过的墨线,饱满、有力却内藏锋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