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蛾寿命一般多久 蚕蛾能活多少天( 二 )


即使是学校中,死亡的脚步也并未隔绝在校园之外 。有一天朝会上,学校忽然让学生们齐唱《渡过死海》(Crossing the Bar):
“让那无量深处所涌现的,重返家乡黄昏与晚钟声过后,便是黑暗,但愿毫无痛苦,这番辞行,我好扬帆,我虽必须辞别时间空间 , 远远随了潮头,我却希望与我舵工会面,当我入海时候 。”
死亡带来遗忘,带来恐惧 , 也带来永别的哀伤 。但校园里那只小绿蚕,让她理解了悲悯与爱,也让她感受到何谓离别 。
离别所以为离别 , 是因为之前必然有相聚 。相聚越是欢欣,离别就愈发悲哀 。相聚与离别相伴,离别常常紧跟其后的是另一场相聚 。就在她行将离开那座教给他爱与离别的学校之时 , 她与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相遇了 。他就是巴金 。
她给巴金写了第一封信时,十七岁 。

蚕蛾寿命一般多久 蚕蛾能活多少天


1936年,十七岁的杨苡在天津,这一年她开始给巴金写信 。

“少女穿着蓝白黑点的旗袍,短短的黑发,前面一排留海 , 由于头发天生又黑又硬,留海像一排刷子覆盖着额头 。她的右手托腮,歪着头凝视着右前方 。她在想什么呢?谁也说不出来了!”
照片凝固了瞬间的时光,1936年 , 抗战雷雨袭来的前夜,这一年杨苡十七岁 , 像许许多多叛逆期的年轻人一样,“我觉得孤独,内心在彷徨不安,究竟我该如何反抗?我并没有勇气走进一群陌生的男男女女的青年人中间,但我又不情愿做一个平静地生活着的终日读书、暇时绘画、晚上听音乐、周末看电影的贵族小姐 。我只会在晚间编织一些美丽的梦”,于是,她给巴金写了第一封信 。
在此之前 , 她已经读过了许多巴金的书 , 《家》《雾》《雨》《电》 。尽管杨苡自始至终对政治不感兴趣,但巴金编译的《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蒲鲁东的人生哲学》 , 她一样捧来阅读 。一如杨苡所感受到的那样,巴金的小说对“五四”之后的年轻一代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他的成名作《家》具有双重的魅力,既勾勒出一个衰朽旧式家族种种不堪为人所道的琐细暗面,足以满足那些窥探的眼睛,同时,书中塑造的三个主要角色:觉新、觉民、觉慧,更以他们的挣扎与奋争戳中了无数读者的心——毕竟,能够阅读并读懂这部厚重巨著的读者,大都也出自这样的旧式家庭 , 感受着新文化运动以来旧雨新风的鞭挞与吹拂,他们能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彷徨与无奈,听懂他们的抱怨与控诉 , 而这恰恰也是他们内心呼之欲出的声音,而巴金却能精准地用笔一击中的——书中主角的苦乐便是读者的苦乐 。
“巴金的《家》就像我自己的家”,诚然,同样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大家庭,同样少年丧父,家境也同样走向衰落,而自己也像主角一样,在新式学校中接受到了平等自由的新思想,那种渴望走出家去的强烈冲动,以及对离开校园直面世界的兴奋与不安,一切都如书中的那个年轻的主角觉慧一样 。在第一封表达崇拜的信收到回信之后,杨苡写了第二封信,讲述了自己对家庭的不满,“重点是表示,我要做他笔下的觉慧” 。
但巴金的回信,却表示“不赞成”,劝勉她“年纪太小,应该先把书念好,要有耐心”——这听起来简直像是一位长者对少年人说教的陈词滥调——考虑到巴金只比杨苡大十五岁,也不过是刚过而立之年,这种讽刺性就更加深浓 。对一个渴望走出压抑沉闷的旧式家族,拥抱崭新世界的少女来说,这无异于浇向炽烈炭火的一杯冰水,多年后,杨苡依然对巴金为何阻止她成为书中离家出走的觉慧感到些许困惑,尤其是在得知巴金称赞自己同学刘嘉蓁前往延安是“路走对了”之后,这种困惑就更深,“我大概要问,为什么赞同刘嘉蓁去走自己的路,却不赞同我像觉慧那样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