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前,儒学以五经为经典 , 《论语》和《孟子》尚未正式列为经书;《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 , 未有特殊地位 。四书并重始于北宋,而正式结集则成于朱熹 。在宋代理学家心中,四书亦是经学 , 与其他诸经相比,四书的地位更为重要 。《四书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是朱熹一生用力最勤的著作 。钱穆先生称四书学乃朱熹全部学术之中心或其结穴,可见在朱熹的学术体系中,四书学所占分量之重 。
四书是一个整体
朱熹将四书视作一个整体,其间的联系甚是紧密 。依朱熹言,人之所以为人、人不能不学的道理 , 以及正确的学习次序 , 都可以在四书中找到答案 。他多次强调读四书的次序,先看《大学》,次《论语》《孟子》,次《中庸》 。如果在四书上真正下功夫,涵泳于字字句句 , 再联系自身看透彻,将一生受用不尽 。
对于四书各自的特点及其整体联系,朱熹阐述精妙 。在《朱子读书法》中 , 朱熹谈道:《大学》,是先圣先贤流布万世、施行教化的至高经典,它面向全体天下后世人而讲;《论语》《孟子》,为一时、一事而阐发道理,记录着随机变化、具体讨论问题的观点;至于《中庸》 , 是儒家传授的至高思想,后世学人恐不能轻易领悟 。朱熹认为,《大学》贵在提挈纲领,如果没有对于《大学》纲领的总体把握,将很难理解《论语》《孟子》的精微要妙;如果不学习《论语》《孟子》,做不到融会贯通,将无法理解《中庸》的归旨意趣;如果达不到《中庸》高度,又如何能立定天人之际的大本大经,进而参论天下大事呢 。
所以 , 要从整个上认识四书、理解四书、领悟四书 。通过《大学》 , 提挈纲领地学习垂世立教之大典;通过融会贯通《论语》《孟子》,理解应机接物之精微;接下来,体悟《中庸》的高度,立定根本,筹谋大业 。因此,依朱熹言,读四书,不能泛泛而看,须“循环不住温习 , 令其烂熟” 。
论《大学》
《大学》因何而作?朱熹《大学章句》序言谈到,《大学》一书,正是古代大学的教人之法 。在古代,大学之教盛行 , 教学的节目次第甚为详细,为人君者能躬行君子,所教之事多在民生日用纲常伦理之内 , 于是世人皆学 。古昔盛时,治隆于上,俗美于下 。
时至孔子生活的春秋末年,周道衰颓,教化、风俗皆颓败 。孔子取诸先王之法,以诵以传,诏明后民 。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朱熹认为唯曾子之传得其宗,再至孟子 。孟子没后,书虽存,知其意者不多 。这里讲到的“曾子之传”,正是《礼记》本《大学》,又称《大学》古本 。自孟子后,出现了很长时间的空档期,直至北宋二程接孟子之传,尊信《大学》 。
关于《大学》的章次,二程认为有错简处,重新编定了次序 。从二程那里 , 朱熹不仅继承到发明《大学》的旨趣,同时也关注《大学》的编次 。他重新调整了次序,分别章节,并做出了自己的解释,称为《大学章句》 。与《大学》古本相比,朱熹本《大学》区分了经、传;调整了部分顺序;增补了传文 , 以使其书看起来“序次有伦,义理通贯,似得其真” 。
在四书中,朱熹认为要首读《大学》 。因为《大学》一书,说古人为学大方;《大学》是为学纲目;先通《大学》,立定纲领;先读《大学》,可见古人为学首末次第 。做人做学问,皆贵在先掌握纲领,纲举目张 。朱熹多次阐明《大学》就是纲领、纲目所在 。这个纲领正是《大学》所言三纲八目 。“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三纲八目”中,朱熹又尤其在意“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 以此作为《大学》的最初用工处、最初下手处 。
推荐阅读
- 初中的学生成绩一直很差怎么办
- 二十四节气的惊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中的惊是什么意思
- 初中的孩子成绩提不上去怎么办
- 岩在名字中的寓意 岩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 ppt中的效果 ppt效果选项在哪里打开
- 四柱清册中的四柱是指 四柱清册中的四柱是指期初余额、本期
- 葵菜 葵菜的别名
- 责任意识体现在哪些方面 工作中的责任意识
- 误诊中的医疗过失该如何判断赔偿 误诊中的医疗过失该如何判断
- 《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种类会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