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吾身 三省吾身是什么意思


三省吾身 三省吾身是什么意思




《论语·学而》中,曾子在回答孔子提问时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都多次自觉省察自己,查看为别人做的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心诚意,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 。简而言之,就是自查“忠”“信”“习”的功夫 。
曾子16岁拜孔子为师,深受孔子教诲,一生讲求合乎礼制,谨守道德不逾矩 。他在弥留之际,还命令儿子给他换掉只有大夫才能用的席子 。他之所以能做到守礼法甚于生命,就是得益于长久的“三省吾身”习惯养成的严以律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最终成为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贤人 。
自省的精神是儒家的基本精神,历来为古代士人所推重 。孟子提出了“反求诸己” 。荀子则把自省和学习结合起来,作为实现知行统一的一个环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西汉扬雄在《逐贫赋》中说道:“三省吾身,谓予无愆 。”意为每天多次自我反?。?就可以避免过失 。宋代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自省是“修身之本” 。儒家讲求“内圣外王” , 内圣即指自身的修养 ,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身修养,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任何人生来都有缺点,但是通过不断的自省和学习就能出类拔萃,成就卓越 。怎样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 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他人提醒,一是自我反省 。一个人不可能时时刻刻处在他人监督提醒的场合中 , 如果内心防线失守,哪怕外界约束再紧,监督再严,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反躬自省是破除“心中之贼”的终极思想武器 。修身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具体问题才能解决 。因此,自古以来成大事者,未有不重自省自律者 。
自省是一件严谨的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但要做到时时自省是非常困难的 。这是为什么呢?认识到错误不难,但要用坦诚的心灵面对它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 就像一个人亲手割掉自身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 。就连孔子都发出感慨:“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论语·公冶长》)所以说,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 。
古往今来,反躬自省的典范并不鲜见 。北宋宰相文彦博小时候因为顽皮经常犯错误,为了加强对自己的监督 , 他准备了两个罐子,每天做了有益之事,就在一个罐子里放一粒红豆;做了无益之事,就在另一个罐子里放一粒黑豆 。他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以此警省自己,终于红豆越来越多,黑豆越来越少 。这两个罐子使他一生受益匪浅 。
【三省吾身 三省吾身是什么意思】同一时期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每晚睡觉前,一定要回顾一下当天所做的事,看是不是对得起当天所得的俸禄 , 如果对得起,就能安稳熟睡;如果对不起所领的薪水,就整夜都睡不好 , 第二天一定要补足欠缺的部分,才能安心 。
《庄子·人间世》曾记录颜回准备出游,向孔子请教游说之法 。孔子指出颜回尚未认清自己,叫他先做到“心斋” 。这个“心斋”,说白了就是自省 。在精神的斋戒期 , 一方面,应注意从小事和细微处陶冶情操,常念“紧箍咒”,真正做到防微杜渐,砥砺品行 。另一方面,要做到“慎独”,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戒惧心态,无论是人前还是人后,公共场所还是独处之时,都坚守正确道德信念,自觉做品行高尚的楷模 。如此,才能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侵蚀 , “任尔东西南北风”都刮不倒,任你什么“糖衣炮弹”都击不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