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怎么认定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怎么认定】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怎么认定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数额认定一般情况下,其掩饰、隐瞒的犯罪价值,就是犯罪数额所得 。犯罪数额的大小一定程度上也是判断社会危害性严重与否的依据 。如果对犯罪数额有争议的,需要请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1)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 ,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 ,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3)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本罪客观方面包括“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窝藏,是指为犯罪分子提供藏匿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处所,有隐匿、保管的主观故意 。转移,是指将犯罪分子搬动、运输其犯罪所得及其收益 。窝藏和转移均要求其犯罪程度达到足以影响司法机关正常的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活动的程度,如在一个房间内的转移赃物行为不能构成本罪的客观行为 。收购,主要是针对1992年两高有关司法解释中所说的“低价购进、高价卖出”的行为 , 司法实践中主要是针对以收购废品为名大量收购赃物的行为,是指有偿购入,然后再高价出卖的情况 。对于本罪的兜底条款“以其他方法”,则应当根据其主观故意及行为是否足以影响司法秩序来进行判断,其核心标准在于掩饰和隐瞒两种效果 。掩饰是通过改变物体的外部形状的方式达到与原赃物相区别,而避免被司法追缴的目的;隐瞒则是通过隐匿、谎称等方式 , 在不改变外部形状的情况下,使犯罪所得及收益及于一种不为人知的地点 , 避免被司法机关追缴 。只要采取这两类方法,达到了妨害司法活动的程度 , 则是本罪的客观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