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掩耳盗铃是不是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是不是寓言故事

一个直男走过大户人家的门口,看见挂在挑檐上的铃铛很精美,想据为己有 , 偷铃铛时怕别人听到铃铛响声,把自己耳朵捂起来,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听不到,结果偷铃贼被抓 。直男偷铃被文人写入文章一直被嘲笑 。
如果说打劫行当,刚出道的程咬金打劫后报上姓名,是直男;‘劫个色’的范伟也是经典直男角色 。

井底之蛙掩耳盗铃是不是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是不是寓言故事


天下无贼 剧照
但要说到小偷行业,显然要比打劫行业产出的直男少 。印象中 , 小偷大多是《水浒传》中时迁一样机灵的多 。
井底之蛙掩耳盗铃是不是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是不是寓言故事


鼓上骚 时迁
如果偷铃铛,或许这种操作比较靠谱:铃铛里塞棉花
井底之蛙掩耳盗铃是不是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是不是寓言故事


傻妖精也知道
事出反常必有妖 。后来找到掩耳盗铃的原始出处,一读之下发现大有文章 。
掩耳盗铃这一寓言故事原型最先记载于《吕氏春秋》卷二十四 不苟论第四–自知 。原始记录是这样的:
范氏之亡也 , 百姓有得锺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
讲的是春秋末年,把持晋国军政的六卿之一范氏当时当家人是士吉射,他与好基友中行氏借助赵氏内乱,攻打赵氏当家人赵鞅—赵氏孤儿里面主角赵武的孙子 。结果其他三家–智氏、魏氏、韩氏–联合赵鞅把范氏和中行氏打败,并瓜分了范、中行氏的地盘 。就在范氏被打败逃亡的时候,范家大院周围的人纷纷去抢范家的财产 。其中有一人,看上了挂在柱子上的大钟 , 这个钟是古代正式场合演奏音乐的编钟–黄钟大吕的钟 。编钟主要材料是铜,在当时很珍贵 。但是 , 钟太大了,他没法带走—从出土文物来看,曾乙侯墓出土的编钟,大的有1.5米高,重达200多公斤 。
井底之蛙掩耳盗铃是不是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是不是寓言故事


整套编钟 , 估计小的已经被抢完了
于是他就想打碎大钟之后再带走,正好看到演奏编钟用的大木槌散落在旁边,于是他抓起木槌用力捶向大钟 。Duang~~~Duang 。简直就是一个巨型低音炮 。声音太大了,根本受不了,所以 , 他塞起耳朵来继续捶大钟 。大钟本来就是演奏时用来打击的,自然不容易打碎 。附近的人被低音炮吸引过来 。好事者不知道塞上耳朵是噪音环境下的劳动防护 , 还以是自欺欺人,不想让别人听到 。说抢钟人自欺欺人,倒不如说好事者自以为是 。
井底之蛙掩耳盗铃是不是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是不是寓言故事


duang~~~
谣言长者翅膀,比短腿的真相跑的快得多 。于是,抢钟人的故事广泛传播 , 继而抽象到了人生哲学、政治规律的高度 。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
谣言衍生出了自己得以存在的意义,顽强的生存下去 。古人并不是没有疑惑 , 也有人质疑 。
范氏亡,百姓入 , 见一美钟,欲背之而走,背之不动 , 以椎击之,图其碎,忽发况音,忙掩其耳,本为防震,观者却谓“掩耳盗铃” 。
鉴于最初的故事有这个缺陷,而且编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铃铛倒是经常在生活中遇到 。掩耳盗铃所揭示的道理却非常深刻,事可变 , 理不能废,掩耳盗铃的故事就演变成了今天的模样 。话说,还是现在版本的掩耳盗铃更有戏剧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