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庄子所说的“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客观上又揭示了人在实践中如何达于自由的问题 。文中所说的“天理”、“固然”,若引申开来看,亦可理解为人们面临的外界客观事物 。它虽然会给企望达于自由的人们带来这种那种限制或妨碍,但睿智的人们又不是在它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只要认识它,顺应它,就能够如庖丁那样自由洒脱 。对此,庄子曾作过一番极为精妙的分析:“彼节者有间 , 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节”固然不可逾越,但毕竟有间隙,这就为人们“游刃”提供了天地,只要善于在这一天地里施展本领,是同样可以自由自在的 。“游刃”二字,活现出解牛者合于自然而又超于自然的神化境界 。当然,对于“固然”的认识并非一劳永逸 , 即使庖丁那样技艺高超者,每逢筋骨盘结处 , 总是谨慎从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来不得半点麻痹大意,只有孜孜不倦地追求,毫不懈怠才是 。
此则寓言立意在于阐明“养生”,实则还阐述了一个深刻的美学命题,即艺术创造是一种自由的创造 。庄子认为“技”中有“艺” 。庖丁解牛的动作,就颇具艺术的观赏性 。他的表演 , 犹如一场优美绝伦的音乐舞蹈,其舞步合于《桑林》舞曲,其韵律合于辉煌的《咸池》乐章 。作为一种具有美的意味的创造活动,是令观赏者心醉神迷的 。而庖丁解牛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 为之踌躇满志”的神情,又使人们看到创造者在作品完成后内心满足的喜悦 。
庄子正是通过庖丁其言其艺,揭示美是一种自由的创造 。这种美的创造必须实现合规律(“因其固然”)与合目的(“切中肯綮”)的统一,以达到自由自在(“游刃有余”)的境界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 则是创作必备的心境,强调要排除一切感官纷扰,全神贯注,这与《庄子·达生》篇中梓庆削鐻时所说的“斋以静心”,“忘吾有四枝形体”,是一致的 。此种“心斋”、“坐忘”境界,与近现代西方美学注重的“静观”、“观照”殊途而同归,不过却早于叔本华、尼采两千一百多年 。
庄子散文善于运用形象化说理的手段 。这则寓言采用夸张、对比、映衬、描摹等多种手法,表现庖丁解牛技巧的纯熟,神态的悠然,动作的优美 , 节奏的和谐,身心的潇洒 。具体说来,此文在写作方面的主要特点是:
一、结构严密 。全文分两大部分,先讲述故事(第一、二段) , 再点明寓意(第三段) 。就故事说,又分两层,即由写“技”到说“道” 。先描述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 , 再由庖丁阐述他的解牛之道 。写庖丁的技 , 先是直接描写,再通过文惠君的赞叹加以小结,并转入庖丁的谈道 。对道的阐述又分为三个方面:首先,从纵的方面介绍掌握道的三个阶段,突出掌握道以后的特点;其次,从横的方面将庖丁与良庖、族庖进行比较,以说明得道与否的异同;第三 , 说明成功地解决了难以处理的“族”的问题 。这是从一般写到特殊 。这三个方面都紧紧扣住“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之“道”进行阐述 。庖丁答文惠君的第一句话 , 将写技与谈道两方面自然地联系起来 。文惠君所说由庖丁之言获得养生之道的话,又起到统摄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 。全文围绕解牛的事件,阐述一个“道”字,由具体到抽象 , 条分缕析,环环相扣,将道理说得晓畅透彻 。
二、语言生动简练 。如写庖丁解牛时手、肩、足、膝的动作 , 只用触、倚、履、踌四字,便反映出各自的特色 。用“嘻!善哉!技盖至此乎?”这么八个字(实词、虚词各半)三句话 , 就将文惠君看到庖丁高超的解牛技术而产生的惊异、赞叹与疑惑不解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出来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几句,将庖丁解决特殊困难时那种专心致志、小心谨慎而又充满信心的内心活动、目光和动作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又与后面写庖丁因困难获得解决而悠然自得的动作、神态形成鲜明对照 。
推荐阅读
- 要如何教育好一个孩子 咋样才能教育好一个孩子
- 粤康堂牛皮癣膏好吗? 粤康药业有限公司
- win10为什么装不回win7 旧电脑win10和win7谁更流畅
- 单反拍落日快门和曝光怎么设置
- 碱化可可粉和天然可可粉哪一个健康
- 岳阳哪些地方可以接种HPV二价和四价疫苗?
- QQ如何和陌生人打招呼
- 梦到和陌生人拍婚纱照 梦到和陌生人拍婚纱照是什么意思
- 重疾保险费和年龄有什么关系 重疾保险费和年龄有什么关系吗
- 梦到和男朋友拍婚纱照 梦到和男朋友拍婚纱照是什么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