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社会名词解释,奉献精神的解释是什么

奉献社会名词解释

奉献社会名词解释,奉献精神的解释是什么


奉献社会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 。奉献,就是不论从事任何职业,从业人员的不是为了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他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 。正因为如此,奉献社会就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得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得经济基础之上,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因此 ,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必须把奉献作为自己重要的道德规范,作为自己根本的职业目的 。
奉献精神的解释是什么“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 。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 。
奉献:“奉” , 即“捧” , 意思是“给、献给”;“献” , 原意为“献祭” , 指“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 。两个字和起来,奉献,就是“恭敬的交付,呈献” 。
奉献社会名词解释,奉献精神的解释是什么


扩展资料:
近义词:
牺牲精神亦称“献身精神” 。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理想或目的甘愿牺牲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甚至自己生命的精神 。是人类在与自然、社会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 。
由于时代不同或阶级对立,人们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的目的以及所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 。在阶级社会中,处于上升的革命时期的剥削阶级中的革命者,也具有为本阶级而奋斗的牺牲精神,但一旦成为统治阶级,他们为维护本阶级利益 , 
往往要求劳动群众作出种种牺牲,摒弃个人利益,实质上是对劳动群众实行强制性的禁欲主义 。劳动群众则在生产活动和反对国内外剥削者侵犯的斗争中表现出崇高的牺牲精神 。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整理选择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2分)
1、 信念
2、慎独自律
3、社会公德
4、实体法律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6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下面哪些(个)选项是人生态度和人生观的关系的描述?
A、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
B、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心理倾向 。
C、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
D、人生观表现了人生态度的基本意图 。
2、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需要做到哪些(个)?
A、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
B、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
C、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
D、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国家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
3、下面哪些(个)对道德描述是不准确的?
A、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 。
B、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
D、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
4、下面哪些(个)内容表达了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仁爱”思想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兼相爱 , 交相利
D、是非之心,智也
5、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包括:
A、勤俭持家 B、文明礼貌 C、爱护公物 D、明礼诚信
6、诚信对大学生的作用是:
A、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B、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C、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D、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7、下列哪些(个)属于家庭美德的内容:
A、男女平等 B、助人为乐 C、奉献社会 D、邻里团结
8、下面哪些(个)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奉献社会名词解释,奉献精神的解释是什么】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16分)
1、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2、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4、我国程序法律制度包括哪些?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计18分)
1、怎样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2、如何做到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3、怎样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五、论述题(每题9分,共计18分)
1、结合理想和现实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要求:根据课本知识,结合现实,得出自己的观点或结论)
2、给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写一封信,要求写出课程内容与自身的感悟及建议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10010062)期末考试试题(A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试对象:2007级本科生
本期末试卷满分为8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 共计12分)
2、 信念: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1分),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分)
2、慎独自律: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1分),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1分) , 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 。(1分)
3、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2分),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1分)
4、实体法律制度:主要是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的法律制度的总称,(2分)我国实体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行政法律制度、民商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 。(1分)
二、多项选则题(每题2分,共计16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下面哪些选项是人生态度和人生观的关系的描述?(AB)
A、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
B、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心理倾向 。
C、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
D、人生观表现了人生态度的基本意图 。
2、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需要做到?(A、B、C)
A、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
B、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
C、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
D、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国家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
3、下面哪些(个)对道德描述是不准确的?(C)
A、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 。
B、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
D、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
4、下面哪些(个)内容表达了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仁爱”思想 。(AC)
A、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C、兼相爱,交相利 。
D、是非之心,智也 。
5、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指:(D)
A、勤俭持家 B、文明礼貌 C、爱护公物 D、明礼诚信
6、诚信对大学生的作用(ABCD)
A、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
B、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
C、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
D、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
7、下列哪些(个)属于家庭美德的内容:(A、D)
A、男女平等 B、助人为乐 C、奉献社会 D、邻里团结
8、下面哪些(个)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ABD)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16分)
1、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答:(1)学思并重的方法 。(0.5分)(2)省察克治的方法 。(1分)(3)慎独自律的方法 。(1分)(4)积善成德的方法 。(1分)(5)知行统一的方法 。(0.5分)
2、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2分)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2分)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 , 广泛性,简明性 。(2分)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分)
4、我国程序法律制度包括哪些?
答:行政诉讼法律制度(1分),民事诉讼法律制度(1分),刑事诉讼法律制度(1分),仲裁和调解制度(1分) 。
四、问答题(每题6分 , 共计18分)
1、怎样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答:(1)立志当高远,立志需躬行,但要始于足下 。(2分)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正确对待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 。(2分)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2分)
2、如何做到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答:(1)是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未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2分)
(2)要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坚持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 。(2分)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 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分)
3、怎样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1.5分)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1.5分)
(3)有序的公共生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1.5分)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5分)
五、论述题(每题9分,共计18分)
1、结合理想和现实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
(1)学生对自我的分析(2分)
(2)学生对社会就业的认识(2分)
(3)确定职业目标和途径(5分)
2、给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写一封信,要求写出课程内容与自身的感悟及建议(课程描述:4分,感悟及建议5分)
(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