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树蚍蜉自觉狂出自谁 蚍蜉撼树出自典故

白居易的成名作,前四句人人会背,后四句才是重点,却被人淡忘 。白居易16岁写的一首诗,曾入选小学课本,虽存半首已是千古绝唱 。

撼树蚍蜉自觉狂出自谁 蚍蜉撼树出自典故


1/小草的力量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一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短诗《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该诗由于短小,且明白晓畅,所以能人人成诵 。诗人关注的对象,是世间再普通不过的古原绿草,他们看似弱小,其实生命力非常旺盛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此二句用语虽朴实,但却给人以爆燃式的冲击力,因而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
撼树蚍蜉自觉狂出自谁 蚍蜉撼树出自典故


确实,小草的力量是巨大的,记得小时候还有一篇课文,讲的就是野草的力量的,说的是一茎野草,却能将压在身上石块顶起 。文章的作者是现代作家夏衍,题目就叫花《野草》 。作者在讲述了种子与头盖骨、竹笋与石块的较量后,引发了如下议论: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 。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 。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
面对重重阻力,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是决不会悲观和叹气的,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 。由此,我又想起了一个成语,叫“蚍蜉撼树”,所谓的蚍蜉,就是人们常见的蚂蚁,蚍蜉撼树的意思就是指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这里的蚂蚁是遭人嘲讽的对象 。
撼树蚍蜉自觉狂出自谁 蚍蜉撼树出自典故


其实,对于蚂蚁撼树之举,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面对权威、权贵,能无所畏惧 。面对困难、挫折,能百折不回 。这样的蚂蚁,岂不也同样令人敬佩?
2/被遗忘的别情扯远了,回头再来说说白居易的这首咏草诗 。其实,白居易的这首人人会背的短诗,是被现代编者们腰斩了的,原诗为八句,诗名也非一个简短的《草》字,而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本义是写别情的,开篇写草,只是一个铺垫,诗作的重点是在后四句: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撼树蚍蜉自觉狂出自谁 蚍蜉撼树出自典故


诗中的“芳”字本指野草浓郁的香气,远芳意为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所谓“远芳侵古道”,描绘的是芬芳的野草,沿着古老驿道上一直漫延到远方 。“晴翠”则指的是草原明丽的翠绿,其实,写的还是草,写的仍是远方——一直滋长到天边“荒城” 。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此处指的仍是“原上草” 。远芳、晴翠、萋萋,写的虽是野草,述的都是别情 。即使王孙(朋友)远去,俺的思念之情,仍会像野草一样,“一岁一枯荣”,哪怕是野火焚烧,也永不根绝 。
撼树蚍蜉自觉狂出自谁 蚍蜉撼树出自典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全诗浑然一体,说的是,离别之情,就像这古原上的野草一样,绵延不绝,刀砍不尽,火烧不绝,只是时节适当,就会蓬勃而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