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可以不提轮回吗

【佛法可以不提轮回吗】

佛法可以不提轮回吗



【按:本文引自《豆瓣网》2013.10.13.“奔小锣(更名:信心不逆的熊宝)的日记” 。该文以较大的篇幅引用了菩提比丘对佛法“轮回说”所作的精辟论述 。】
这又是一篇菩提长老写的好文 。他1944年出生于美国纽约 , 1967年完成哲学博士学位后 , 即赴斯里兰卡出家 , 1967年受沙弥戒 , 1973年受比丘具足戒 。自1984年 , 菩提长老奉任斯里兰卡佛教出版社(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总编辑 , 1988年又出任该社社长 , 其在著作、翻译、编辑上声誉卓著 , 出版过多部重要作品 , 包括《中尼迦耶(英译)》、《相应尼迦耶(英译)》等 。法师以现代英文语法翻译并注释巴利经论 , 对于南传巴利藏的弘传 , 其贡献可谓兼具重要性与历史性 。法师目前担任美国同净兰若僧团会议主席 , 及美国印顺导师基金会董事长 。这篇文章简单地提到了“轮回”在佛教中为什么处于核心地位:“佛法修持的目的 , 并非是为我们的当前个性与在世处境之间提供一项舒适的调停 , 为藉提升自我觉察以缓解精神痛苦 。”正如在另外一篇访谈中提到当今佛教在美国的情况时 , 他说:“在许多我看过的佛教出版品 , 觉察到一个几乎被视为必然的普遍做法 , 就是把佛教修行从信仰与教理的基础抽离 , 移植到其本质由西方人文主义——特别是人道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所界定的一般世俗日常生活 。“我想 ,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例子 , 利用内观禅修当成西方心理治疗的附属品或对等物 。实际上 , 我并不过度担忧心理学家使用佛教技巧来提升心理的疗愈 。如果佛教禅修 , 能帮助人们对自己感觉更好 , 或者能活得更加醒觉和平静 , 这是好事;若心理治疗师能将禅修当作心理治疗的工具 , 我祝他们成功!毕竟 , ‘如来并非握拳不教的老师’ , 我们应该让他人撷取佛法 , 有效运用于利乐世间 。“我所关切的是 , 现今教授佛法的普遍趋势 , 用大量心理学语词来改写佛陀教法的核心义理 , 之后说这是佛法 。然而这样 , 我们绝无法从佛教本身的结构 , 看出佛法的真正目的——并非导致心理上的疗愈、完整或自我接受 , 而是策励心灵朝向解脱——对治所有造成系缚与痛苦的心理因素 , 最后从中解脱 。我们应谨记 , 佛陀并未将佛法教导成‘生活的艺术’ , 虽然它蕴含于内 , 但佛陀教导的是更超越、无上的‘解脱道’——通往终极解脱和觉悟的道路 。佛陀所指的觉悟 , 并非赞扬人类的有限 , 也不是被动屈服于我们性格的脆弱 , 而是透过彻底改革 , 突破至全然不同的境界 , 来克服这些有限 。“这是我发现最能掌握佛法的叙述:在出世间法最高的成就 , 我们克服所有人类的缺点和脆弱 , 也包括生命必然死亡这件事 。佛道的目标 , 不仅在于具足正念地生活与死去(当然这是值得成就的) , 而是超越生死达到完全不死、无可限量的涅槃 。这是佛陀追寻觉悟过程中冀求的目标 , 也由于佛陀成就正觉 , 使得这目标可在世间实现 。这是如法修行的结果 , 亦是依佛教原架构修学的终点 。“然而 , 当把内观修行教导成只是一种醒觉的生活方式 , 在洗碗盘和换尿布时保持觉知与平静 , 这目标便失落了 。当佛法存在的理由——出世间法被删除时 , 在我看来 , 剩下的只是去除菁华、空洞无力的教导 , 不再是能导向解脱的工具了 。正确修行佛法 , 确实带来许多现世的快乐 。但佛陀终极的教导不只关于现世乐 , 而是要达到世间灭——这成就并非存在于遥远的他方世界 , 而是在这具有感官与意识的六呎之躯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