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送月饼普及的东风是什么呢

中秋节要到了 。
想必各位在这几天已经开始陆续收到月饼,并且早已做好回家的准备,期待能和家人在中秋这天一起赏月、吃月饼团聚 。
作为一个合家团员的传统习俗,月圆赏月很容易成为习惯 。但中秋送月饼是如何流行起来的?
月饼的起源
要说送月饼,那得先说说月饼的来历 。
首先,中秋正式被定为节日是在唐朝初年 。而吃“月饼”这件事儿,一开始只是祝贺军队打胜仗的奖品 。相传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贺 。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大意就是要一边赏月一边吃饼)”说完便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品尝,从此就有了中秋吃饼食的习俗 。后来这个习俗逐渐传到民间,大户人家一般都会在中秋节摆设大香案拜月,其中圆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

吹响送月饼普及的东风是什么呢


高昌国唐代面食
但是这个时候,月饼更多的还只是“圆饼”的概念,因此也有人考据认为:严格上来说,这并不能算月饼 。
那真正意义名正言顺地提“月饼”一词是什么时候?
宋代 。
宋代,中秋节被真正赋予了“团圆”的内涵,“团圆节”的这一说法的源头也是在北宋 。如果你还记得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你就能明白北宋人对中秋节的理解是多么优雅 。毕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种经典词曲,不是一般人能信手拈来的 。正式提“月饼”一词,已经到了南宋 。比如《武林旧事》就曾记载:此时的月饼属于市集上售卖的食品,而且多数都是蒸制的 。
吹响送月饼普及的东风是什么呢


赵佶《文会图》
“月饼”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
不过在这里需要普及一个知识:“饼”在古代是一类面食的总称,比如面条叫汤饼、索饼,馒头叫蒸饼、炊饼,水饺叫煮饼,凉面叫溲饼等 。古人祭祀需用面食,以“饼”祭月,在所难免,比如宋代宫廷过中秋时就吃“宫饼”“小饼”“月团” 。
吹响送月饼普及的东风是什么呢



吹响送月饼普及的东风是什么呢


苏轼曾有一首咏小饼的小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 。”苏轼写诗之时,正是中秋前后 。从诗句“中有酥和饴”中,我们可以知道宋朝小饼里面包有酥油、饴糖做成的馅,其实跟今天的月饼是差不多的 。只是那个时候,不是那么流行而已,而且制作技术,也不好说 。
到这里,我们已经比较明确:月饼一词在宋代出现 。
吹响送月饼普及的东风是什么呢


月饼的大规模普及而月饼的技术改进,已经等到疆域辽阔的元代 。
元代由于幅员辽阔,有很多机会接触更广的世界,多民族的一个特点就是技艺的融合 。比如月饼这件事情就从这个特点收益,元代中亚技师大量进入中原,使月饼制作中的起酥和提浆技术更加成熟并得到推广,这才为后来推动了月饼的普及提供了技术支撑 。这个事例也应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大规模量产技术,是没办法指望能普及大众的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吹响送月饼普及的东风是什么呢?
这个就不得不提明代朱元璋的故事了 。当时,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廷官兵搜查得非常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想出一计,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中,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那天,各路人马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