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苍二术性味功效之联系和区别

在很多经方验方及其方解时,确实都用到白术、苍术二药,也确实都有健脾燥湿之效用,但细分二者还是有异同的——

白苍二术性味功效之联系和区别


白术和苍术属于同科植物白术和苍术是中医临床上经常用到的两味中药,名称也有相同的地方,都带有一个“术”字,在这里的读音为“zhu”,而且二者还是同为菊科植物,白术和苍术都是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
白术和苍术在现存最早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里,并没有进行区分;直到南北朝时期陶景弘所著的《本草经集注》才有了下面的描述:“术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 。赤术叶细而无桠,根小苦而膏,可作煎用 。”
在这里陶景弘所述的赤术,指的就是苍术 。
【白苍二术性味功效之联系和区别】说明,这南北朝或更早一点的时期,人们尤其是中医药各派对于白术和苍术逐渐认知到二者的不同,才加以区分 。
但是,白术和苍术,在性味和功能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请接着往下看——

白苍二术性味功效之联系和区别


白、苍二术性味功效之联系和区别让我们先来看看二者的性味和功效——
白术,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
苍术呢,味,辛、苦;性,温;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 。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白苍二术确实都属于味苦性温,有健脾燥湿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痰湿瘀阻、中焦不通、脾失健运之证 。
但是,有所不同的是——
白术,味苦中有甘,以健脾益气为主,是补脾的要药,适用于脾虚湿困而偏虚症;
苍术呢,味苦中有辛,以苦温燥湿为主,为运脾的要药,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的 。
这就是白仓二术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一个偏虚证,一个偏实证 。
中医温病学派创始人之一的叶天士认为,“白术苦甘气和,补中焦,除脾胃湿,用以止汗;苍术苦辛气烈,能上行,除上湿,发汗功大” 。
叶天士的观点,说明了白术善补、苍术善行的作用特点 。
另外,白术还有利水、止汗、安胎之作用 。常用来治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导致的食少便溏、脘腹胀满、痰饮水肿、自汗及妊娠胎动不安之证 。
而苍术么,还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常用来治疗风寒夹湿的表证、风湿痹证、夜盲症及眼目昏涩等证 。
到这里,白术,苍术的共同点和功效区别,我们差不多明白了 。
那二者在实际临症中,分别是什么样的,都有哪些加工炮制方法呢?
请接着往下看——

白苍二术性味功效之联系和区别


白仓二术的用法和炮制白术,形状呈拳状团块形,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浅而细的纵皱纹 。下部两侧膨大,似如意头,俗称“云头” 。
一般认为个头大、表面灰黄色、断面黄白色、质地坚实、有油室 (俗称“朱砂点”)、无空心的白术质量好 。
根据炮制的不同,白术可分为生白术、炒白术、焦白术以及麸炒和土炒白术,它们的功效也略有偏差 。
生白术:将白术拣净杂质,入水浸泡后捞出,润透,切片晒干而成 。
炒白术:取打碎的白术片,置热锅内,不断翻动用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放凉即得 。
焦白术:将白术片放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而成 。
麸炒白术:用麸皮炒制白术片,至白术炒至淡黄色,筛去麸皮后放凉而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