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为什么中国不普及

为什么中国不生产纳豆
因为纳豆味道口感与国人提倡的香辣不一致,导致大部分国人很难接受它,纳豆,自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以来开始制作,由黄豆通过纳豆菌(枯草杆菌)发酵制成豆制品,具有黏性,气味较臭 。纳豆富含多种营养素,常吃可以预防便秘、腹泻等肠道疾病,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还可以双向调节血压,溶解陈旧血栓斑块,调节血脂,能消除疲劳,综合提高人体免疫力 。
为什么中国不生产纳豆
纳豆由于味道口感与国人提倡的香辣不一致,导致大部分国人很难接受它,国内只有大中城市的日资超市(佳世客之类)和日韩料理店会有纳豆出售 。其实纳豆起源于中国,现在在云南等地还有自制纳豆的传统 。
纳豆,起源于中国古代,自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以来开始制作,由黄豆通过纳豆菌(枯草杆菌)发酵制成豆制品,具有黏性,气味较臭,味道微甜,不仅保有黄豆的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K2、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更重要的是发酵过程产生了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溶解体内纤维蛋白及其他调节生理机能的保健作用 。
中国人为什么不推广纳豆
中国人不推广纳豆的原因是国人对纳豆的保健认识还是有限的,传统生产的鲜纳豆有让人难以接受的氨臭 。
日本古书《和汉三才图会》记载:‘纳豆自秦汉以来开始制作 。’始于中国的豆豉,日本也曾称纳豆为“豉”,平城京出土的木简中也有“豉”字 。
由于豆豉在僧家寺院的纳所制造后放入瓮桶贮藏,后由禅僧从秦汉传播到日本寺庙,所以纳豆首先在寺庙得到发展,是以亦称“唐纳豆”或“咸纳豆” 。随后依当地环境发展出纳豆,如日本不用豆豉而用大酱,或用酱油不用豉汁 。

纳豆为什么中国不普及


营养成分
纳豆含有黄豆全部营养和发酵后增加的特殊养份,含有皂素,异黄酮,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叶酸,食用纤维,钙,铁,钾,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矿物质,适合长期食用维护健康 。
经日本的医学家、生理学家研究得知,大豆的蛋白质具有不溶解性,而做成纳豆后,变得可溶并产生氨基酸,而且原料中不存在的各种酵素会由于纳豆菌及关联细菌产生,帮助肠胃消化吸收 。
纳豆的成分是:水分61.8%、粗蛋白19.26%、粗脂肪8.17%、碳水化合物6.09%、粗纤维2.2%、灰分1.86%,作为植物性食品,它的粗蛋白、脂肪最丰富 。纳豆系高蛋白滋养食品,纳豆中含有的酶,食用后可排除体内部分胆固醇、分解体内酸化型脂质,使异常血压恢复正常 。
为什么纳豆在中国不受欢迎
各地饮食文化不同
一种饮食文化的船舶需要传播扩散、接受认可的过程
纳豆中国人为什么不吃?
作为发酵食物,时间孕育了它独特的味道,单从口感来说其实还算不错 。不过纳豆本身有着浓郁的气味,就像几个月没洗的臭袜子,闻一下就让人直犯恶心 。
纳豆为什么中国不普及


先准备适量的黄豆泡发,根据自身口味加入白糖,放在蒸锅上蒸一小时左右,直至豆子完全软烂 。然后将豆子放凉,加入适量纯净水和纳豆菌,拌匀后放在特制容器中发酵20个小时,美味即成 。很多人喜欢用酸奶机作为发酵容器,这样可以使发酵更全面,时间也会更快 。
纳豆在中国叫什么
【纳豆为什么中国不普及】纳豆在中国也叫纳豆,由于是在日本传过来的,所以就没有修改其称呼 。纳豆是大豆经纳豆菌发酵而成,具有黏性,气味较臭,味道较甜,富含多种营养元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