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次喝茶叶,嘴里都泛甜呢?

这个问题 , 需要你先判断 , 这个泛甜是回甘 , 还是加糖产生的甜味
我们先来看看回甘是什么意思
回甘
在GB/T 14487-2008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国标中 , 关于回甘的解释是这样的
回甘:茶汤饮后在舌根和喉部有甜感 , 并有滋润的感觉
从这个解释来看 , 回甘应该从口腔深处到喉头返回的甘甜感觉 , 并非入口即可感知的甘甜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 , 很多人认为舌尖感知甜味 , 舌根感知苦味 , 即所谓的味觉地图是错误的 , 这是一个翻译造成的谬误长久流传的结果 , 舌头不同区域均可以感受各种味觉 , 即使有差异也很微弱
回甘是怎么形成的
目前并没有统一定论 , 有两种说法比较流行
一种说法认为是涩感转化的结果
浙大茶学系王岳飞教授在其主编的《茶文化与茶健康》一书中认为: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 , 它可以跟蛋白质结合 , 在口腔内质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膜 , 口腔局部肌肉收缩引起口腔的涩感 , 从而使我们觉得刚喝下去的茶会有苦涩感 。如果茶多酚含量比较合适 , 形成只有一两层单分子层或者双分子层的膜 , 这种膜厚薄适中 , 刚开始口腔里有涩味 , 稍后膜破裂后口腔局部肌肉开始恢复 , 收敛性转化 , 就呈现回甘生津的感觉”很多资深茶友也将回甘概括为“先苦后甜” , 认为回甘是苦涩味与甜味共同作用形成的滋味 , 是一种入口时苦涩微甜 , 苦涩味居上 , 但在口腔内慢慢回味 , 随着时间推移 , 甜味逐渐超过苦涩味 , 最终以甜味结束的一种味道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回甘是口腔的错觉 , 是对比效应
McBurney和 Bartoshuk教授的《不同口感品质与刺激物相互关系》一文中提出:
“甜味和苦味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 当品尝蔗糖等甜味剂后你会发现水是有些苦的 , 而当你品尝了咖啡因和奎宁等苦味物质后你会觉得水是甜的“而这种现象就是一种对比效应 , 所以不少人也认为这种错觉也可能是造成回甘的因素之一
不仅是茶 , 咖啡 , 酒等也有回甘
回甘不是回甜
因为回甘是比较奇妙又不是很好描述的滋味 , 而很多人又把回甘当做是好茶的一个重要标准 , 这就给了一些不良商人可乘之机:
往茶叶里加糖 , 用加糖产生的甜味欺骗客户说是回甘
没有加糖的金骏眉
加糖的金骏眉更紧结油亮
加糖的目的主要有
好在判断方法也不难
方法一
把茶捧手心双手闭合捂热一分钟 , 看看是否有黏手 , 黏手加糖
方法二
把干茶放手上用嘴哈热气 , 如果闻到焦糖香说明加糖
不要迷信回甘
很多茶叶店都标榜回甘是好茶的重要指标 , 然而并非如此
回甘不是评价所有品种茶质量的重要指标 , 充其量只是参考指标 。很多茶都有回甘 , 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有些等级很低的茶 , 也是有回甘的
另外 , 回甘多存在于普洱生茶、绿茶、乌龙茶等 , 是因为这些茶中茶红素少 , 本身的甜味不足 。而富含茶红素的红茶、熟普喝不到回甘 , 那是因为其本身就有甜味 , 没有对比 , 自然没有回甘 , 那是自然的香甜 , 甜而不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