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劝父母不要每天喝各种滋补中药?

你在想怎样劝父母不要每天喝各种滋补中药,可能父母在想怎样劝你趁年轻时就要学会保养好身体 。
作为营养师,我接待的顾客,有为人父母者,也有为人子女者 。
也有不少人,或打小身体不好,不得不“提前”养生,或觉悟得早,深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二三十岁就开始养生,看到父母各种因年轻时生活条件不好而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去纠正,但常常是无功而返 。
所以,养生与年龄无关,只跟意识有关 。
每天喝各种补品有没有用?像三七、党参、黄芪、金银花、陈皮,还有天麻、枸杞、地黄、蒲公英、决明子等等,都是老百姓常用的滋补品 。
这些常用的滋补品,既然是药食同源之物,那么,它们的安全性是很高的,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毒性,但并不一定对健康有益 。
1、志趣相投每种补品都有自己的“脾气禀性”,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脾气禀性”,两者得“志趣相投”才能产生良好的结果,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
比如,三七活血化瘀,但气虚的人吃了可能会伤血;黄芪益气固表,但黄芪性温,温热体质的人吃了恐怕要流鼻血;金银花清热祛火,但虚寒体质的人吃了只会越吃越虚……
所以,吃补品有没有用,首先要找准适合自己的,不能乱吃 。
2、合理搭配“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每种补品的作用有限,而人体的问题常常比较复杂,简单地用三七、黄芪泡点水喝,怕是难以解决复杂的身体问题 。
也有另外一个极端,有些人凡是听说好的补品,一股脑地全混在一起泡水喝,认为这样所起的作用就可以“面面俱到”了 。如果遇到两个互相抵触的成分,恐怕就不是“面面俱到”了,而要考虑会不会有不良反应了 。
中医非常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许多经典名方,成分不多,但作用却非常显著 。
所以,补品的效果,不只跟它本身的作用有关,合理搭配也很重要 。
3、量变到质变往保温杯里扔几粒枸杞,就自认为是养生的,大有人在;打一壶豆浆,把市场上能买到的各种粗杂粮,每样加一点,认为这样全身都能保养到的,也比比皆是 。
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量”不够,怎样达到“质变”呢?
医生开药方,都得讲究一天吃几次,一次吃几粒,吃少了不起作用呀 。
食物虽然不是药,但道理是一样的 。
所以,养生,吃保养品,喝各种滋补品,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要有方法 。吃对了就有用,吃错了就没用,甚至反而伤害健康 。
有些补品不能乱吃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已经不容忽视,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中药都是安全的 。但凡翻看一下《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书籍,都不会被这样的错误言论所误导,中药的毒性,在这些书籍中记载得清清楚楚 。
民间比较常见的引发中毒的滋补品有何首乌、附子、川乌、草乌、半夏等 。这些中药在使用时,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炮制,既要发挥它们的药效,又要制约它们的毒性,并非可以随意乱服 。但很多人只知道它们的作用,却不知道它们的炮制方法 。
还有些人,喜欢自己到山上去采中药,认为野生的更好 。但是,老百姓毕竟不是有经验的大夫,有些长得极像的“双胞胎”,一个是补品,另一个却可能是剧毒 。因为误采误食而引起中毒的例子,也时有发生 。
结语古人云: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者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者为不孝 。不管作为父母还是子女,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都是很有必要的 。
这样的父母,我们还怎么忍心去责怪他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