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诗 三国里面为什么只有曹操的诗被广为流传呢

三国里面为什么只有曹操的诗被广为流传呢 , 曹操诗 。这个问题金纳莱为您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让你了解 。
“魏武挥鞭 , 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诗 。”

曹操诗 三国里面为什么只有曹操的诗被广为流传呢


三国时期 , 只有曹操真正具备完整意义上的诗人气质 。
没错 , 一个长歌当啸 , 豪气冲天 , 指点群雄的人 , 一个能面对时势苍生天下能煮酒论英雄的人 , 首先就是一个具备诗人气质与情怀的人 。而一个诗人更应是某种具备英雄气质的存在:“夫英雄者 , 胸怀大志 , 腹有良谋 , 有包藏宇宙之机 , 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
而曹操因为其地位和人生阅历的显赫与特殊 , 对天地生命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领悟与感慨 。以“魏晋风度”名流芳千古的时期 , “建安风骨、慷慨悲歌” , 乱世与存在 , 抒情与物哀 , 成全了一个生命的觉醒时代 。因此 , 曹操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诗人 , 更是一个有诗人情怀的政治家 。以至于千多年后 , 毛泽东 , 一个同样具备诗人气质的政治家 , 与他产生了某种形式的共鸣?!
因为英雄 , 诗歌豪放雄浑 。
因为诗歌 , 英雄情怀广大 。
.
曹操诗作体现了那些艺术风格 , 请解析一下几首代表诗作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 , 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 。借古题写新事 , 如《薤露》、《蒿里》 , 乐府旧辞皆为挽歌 , 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
曹操诗 三国里面为什么只有曹操的诗被广为流传呢


曹操戎马拼杀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国家统一、人民富足、政治清明、谦让有礼的美好社会,这种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他的诗作中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 , 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 。如《短歌行》 , 就写得慷慨激昂、悲壮有色 。作者在诗中虽然流露出了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丝丝遗憾 , 却并没有因此而消沉 , 而把这种失意无着的感受转化为为国延揽人材的极度渴望之中“山不厌高 ,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 天下归心”这种渴望天下贤能志士相助的急切心情 , 若非有博大的救国救民的抱负 , 是绝然不会产生的 。文化的浓重影响 , 君臣之礼在曹操心目中还是占有一定分量的 , 应该说他有着出自现实理性的无奈 , 也有着些许的真诚 , 在《短歌行》(其一中他反复地表露了自己的心迹 , “周西伯昌 , 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 , 而有其二修奉贡献 , 臣节不坠崇侯谗之 , 是以拘系……后见赦原 , 赐之斧钺 , 得使征伐………齐桓之功 , 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 , 一匡天下 , 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 , 其德传称” 。曹操不唯在此中 , 在其他诗文中也屡屡以周文王、周公、齐桓公自况 , 甘心以大事小、奉守臣节 。
曹操自知人生短暂 , 可是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任未竞 , 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龟虽寿》中 , 他用乐观进取的精神鼓励自己“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 。烈士幕年 ,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 , 可得永年” , 他希望自己能够活得更长一些 , 即便暮年也应当奋斗不已 , 表现了对前途的乐观和对国家统一大业的必胜信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