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方式有哪些( 三 )


 
* 温馨提示:"以词断字"就是通过词义推断字形 。  
 
2、字音题:平时要读准字音,特别注意那些多音字,学会归纳那些形似字 。 此题和上题共六分,关键也是在平时读写的准确规范 。 如果考试把两题综合在一起考,可以采取"划线法",即把句子分成一个个的词语和短语,在每一个下面划线,能帮助我们发现字形和字音错误 。 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 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如"狙击"中的"狙",不能读声旁,而应读"jū";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如"气喘吁吁"的"吁"读"xū","呼吁"中的"吁"读"yù" 
 
* 特别提醒:"声韵调,三位一体",特别注重声母和韵母 。 必要时可以组词成句试读 。 根据破音异读的原则,意思不同的字,读音也往往不同 。  
 
3、成语题:平时要有意识积累一些常见成语,特别是教材中的;做题时除了要清楚成语的意思外,还要清楚它的感情色彩、使用范围和对象;学会联系它所在的句子环境进行分析选择 。 高考成语命题时,往往从六个方面设置误点 。 第一,曲解词义,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误用褒贬,要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用错对象,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第四,自相矛盾(成语和语境的矛盾);第五,搭配不当;第六,用词重复(成语和语境的重复) 。  
 
* 善意的提醒:生僻的成语可能是对的 。  
 
4、实词选择题: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 。 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 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 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  
 
* 小心敬告: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 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 组词法:如"权利、权力",差别就在一个字上,前者可以组词"利益",所以"权利"就是"权力和利益"的意思;后者组词"力量",所以"权力"的意思是"权势力量" 。 联系语境分析法:词语所在的句子就是它存在的语言环境,仔细阅读,就能明白该句应该选用什么样的词语 。  
 
5、虚词辨析题:虚词它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繁 。 在高考中作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理性分析 。 分析应考虑这样几点:一是虚词词典含义的分析,先分开解释,后组合理解;二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三是在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和所作的句子成分;四是在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五是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 。  
 
* 友情提醒: 最关键的是仔细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切不可武断草率 。  
 
6、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 做这类题目,考生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 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 。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见词语题 。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 * 特别注意:分析句子成分,帮你理清句子结构: 1、句子中的并列词语 。 2、句首有介词的句子 。 3、数量词定语可能造成的歧义 。 4、一个谓语带两个宾语、两个谓语带一个宾语、两个谓语带两个宾语 。 5、指代性词语的意义 6、理清主干找准搭配关系 。 7、注意主宾语关系 。 8、杂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