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特点( 二 )


昆剧行腔优美 , 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 。 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 , 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 , 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
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三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 , 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 , 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 , 情况不一 。 “生”、“旦”面部化妆简单 , 略施脂粉 , 叫“俊扮”、“素面”、“洁面” 。 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 , 特别是“净” , 都是重施油彩的 , 图案复杂 , 因此称“花脸” 。 戏曲中的脸谱 , 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 。 而“丑” , 因其扮演戏剧角色 , 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 , 俗称“小花脸” 。
京剧是中国最有名的 , 观众最多的戏曲艺术形式 。 它成形于200年以前 , 结合了徽剧和汉剧以及昆曲还有梆子等许多其他戏曲的因素 , 逐渐取代了昆曲的百戏之首的地位 。
昆曲的唱词比较高雅 , 才子佳人的故事比较多(牡丹亭等) , 唱腔旋律复杂但是曲牌固定 , 缺少灵活性 。 和昆曲比起来 , 京剧的唱词相对通俗易懂 , 特别是早期的京剧 , 创作人员就是戏班的演员 , 而不是文人 , 有时比较粗俗 。 这就好像是当时的流行歌曲 。 另一方面 , 京剧的武戏比较多 , 最初一批京剧的名演员大多是老生和武生 , 如余三胜、程长庚 , 杨小楼、谭鑫培等等 , 旦角排在次要地位 。 因此京剧比较火爆 , 有些像现在的武侠小说 , 面对像是琼瑶小说的昆曲 。
一直到1940年代以后 , 才子佳人戏才逐渐在京剧舞台上多了起来 。

京剧的特点


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形式 , 19世纪中期 , 孕育于民间 , 融合了中国南北方戏剧元素的京剧 , 在北京发展成熟 , 广泛流布于全国 。
京剧表达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戏剧 , 成为了世界上一枝独秀的中国艺术 , 保留了被广泛认可的国家文化遗产要素 。 2010年11月16日 , 京剧被联合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京剧所蕴藏和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 能够为民族魂魄的振作、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价值观念的再造、民族文化的复兴提供营养和资源 。
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和谐的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 更是北京这座城市对中华文明所做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
京剧被列入非遗名录 , 说明他的文化价值与内涵 , 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 京剧唱腔优美 , 抑扬顿挫 , 角色众多 , 有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 。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 , 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 , 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
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 , 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 不能驾驭这些程式 , 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 。
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 , 便进入了宫廷 , 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 。 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 , 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 , 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 。
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 。 当然 , 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 , 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 。
因而 , 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 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 以达到“以形传神 , 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