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为达到最佳疗效 , 不良反应最小 , 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 应遵循以下原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1)严格掌握适应证 。
(2)掌握药物动力学特征 , 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
(3)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
(4)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 。
(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①必须明确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目的联合用药的目的主要在于扩大抗菌谱、增强疗效、减少用量、降低或避免毒副作用、减少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 ②联合用药必须有明确的指征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因未明而又严重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 , 先进行联合用药 , 待确诊后 , 再调整用药;单一或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感染;药物不易渗入的部位感染;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 , 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 , 可考虑联合用药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这个概念的提出 , 是为了研究药物的使用 , 宏观的观察某种或某类药物在临床使用的广度(使用的普遍性)和深度(使用剂量的大小) 。 DDD值是指 , 某种药物对主要疾病的常规治疗剂量 , 比如 , 哌拉西林的DDD值是14g , 是因为其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 , 在2012年的CLSI标准中药敏与剂量相关性是 , 每天至少用3.0g,Q6h;而对其他细菌 , 则不一定用如此大的剂量;
再比如 , 头孢唑林的DDD值是3.0g , 是指其主要用于抗G+菌的剂量 , 其对肠杆菌科细菌的剂量相关性是2.0g,Q8h 。 药物的DDD值 , 并不只用于抗菌药物 , 世界卫生组织对所有药物都人为规定了 , 因为这可避免药物价格对药物使用研究的影响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
全院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每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总和 。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 , DDD)方法 , DDD值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7版及药品说明书并结合临床用药的习惯确定:
某个抗菌药物DDD数(DDDs)=抗菌药物消耗量(g)/DDD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以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即DDD/100人天)表示 。
药品的总剂量 , 是指对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药品分别计算其总剂量(g) , 最后求和得到该品种消耗的总剂量(g) 。
DDDs:用药频度(累计DDD数) 。 DDDs=该药年销售总量(g)/该药的DDD值 。 DDDs可反映不同年度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 , DDDs越大 , 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 。
DDDc:限定日费用 。 DDDc=该药年销售总金额(元)/该药的DDDs值 。 DDDc代表药品的总价格水平 , 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 。 DDDc越大 , 表示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 。
DUI(drug utilization index)药物利用指数 , 是以DDDs除以实际用药天数 , 可作为判别临床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 。 若DUI大于1.0 , 说明医生日剂量大于DDD , 用药不合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