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一、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原材料质量 。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最终质量及施工性能 ,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 在生产过程中 , 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 , 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 。 骨料中含有害物质 , 严禁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 , 如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 , 碎石、卵石中超过2% , 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直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 , 同时粒径在40mm以内 , 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 。 严禁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 , 海水等拌制混凝土 , 另外还需要通过干炒法测定砂子含水率 , 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 。 水泥一般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 , 初凝时间宜不早于1.5h , 宜选用标号在P.O32.5以上的水泥 。 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 , 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 , 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 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
2、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JG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水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S144--2001)等的规定 。 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与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相适应 , 混凝土的含砂率一般为45%~50% , 水灰比宜采用0.5~0.6 。 为改善水工混凝土的和易性 , 混凝土中宜掺进外加剂 , 水下混凝土常用的外加剂有减水剂、缓凝剂等 , 掺进外加剂前 , 必须经过实验 , 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种类、掺进量和掺进程序 。 如灌注桩用混凝土 , 按通常的配制方法 , 当水泥用量为420kg/m3(水灰比为 0.56)时 , 混凝土的强度才能达到35Mpa , 但由于坍落度(18—22cm)过大 , 均质性差 , 和易性不好 , 凝结时间也达不到缓凝10h , 以上的超大型缓凝要求 。 在配制混凝土中掺入1%的减水剂优化配合比 。 水泥用量每1m3混凝土可节省40公斤左右 , 而且在坍落度达到18—22cm情况下 , 均质性、和易性良好 , 凝结时间也可以缓凝到10h以上 。 优化配合比后的混凝土和易性、缓凝作用良好 , 在灌注桩混凝土施工中消除了卡管或断桩等事故 , 保证了顺利施工 。 并且混凝土的7天强度也比通常不掺外加剂配制的混凝土提高20%左右 。 规范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 , 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 , 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 , 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 , 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 。 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 , 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
3、水下混凝土的性能:水工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5cm , 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9cm , 对于桥梁施工中的箱梁采用泵送施工  , 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10—14cm , 初凝时间在4小时以上 , 强度为45Mpa的缓凝早强混凝土;灌注桩要求配制强度为35Mpa , 凝结时间在10小时以上 , 坍落度一般为18—22cm的大坍落度超缓凝混凝土 。
二、施工准备工作
对施工设备质量要严格要求混凝土灌注所需施工设备、机具要求配套并且性能完好 。 这是保证灌注水下混凝土质量的基本条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