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演讲稿模板汇总八篇( 五 )


书中一共介绍了17位让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耳熟能详的语文大师的备课经验 , 汇集了他们备课的新理念以及经典的案例 。 一节精彩的课 , 往往是教师海纳百川的结果 。 在每一个40分钟的课堂上 , 教师能带给学生怎样的精彩 , 学生是否真正融入其中 , 能否深刻领悟每一篇课文的意境和主题 , 无不取决于教师备课的能力 。 这种能力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 , 它来自扎扎实实的行动 , 来自对教育使命的尊敬 。 细读名师们的备课体验 , 方式方法各有不同 , 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 但却始终洋溢着同样一种情怀:那就是用心 , 用力 。 书中那些令人仰慕的名师 , 不管是在教坛耕耘四十多载的于永正、张化万、赵景瑞 , 还是年轻的特级教师窦桂梅、王崧舟、孙双金 , 他们的备课经验各异 , 但共同的一点是:即使是一篇已经可以熟读成诵 , 执教很多次的课文 , 再次执教时 , 他们仍旧会花大量的精力去反复思考 , 重新整合教材 , 研究学生 , 设计教法 。 如王崧舟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 , 经历了千“磨”万“炼” , 几易其稿 , 一度曾痛苦地思考、迷茫过 , 但又一次次地超越了自己已有的风格 , 尝到了脱胎换骨的滋味 。 他敢于否定自我、敢于大胆创新 , 向我们展示了名师的真我风采;再如 , 闫学 , 以自己的方式把文本“炖”透 , 她对于文本的解读 , 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 不管是“立体式”的解读还是深式的、有宽度的、有创见的解读 , 都凝聚着她的刻苦钻研的心血与汗水 。 特别是对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 认识更为深刻 , 以其自己的成长经历为我们指明:反思不仅应贯穿于教师成长的每一阶段 , 也应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细节 。 还有如窦桂梅老师 , 为了上好《秋天的怀念》 , 光导入语就九易其稿 , 其间的艰辛让人深深折服……
于永正的课我有幸亲临现场感受过几堂 , 大师的精彩至今还记忆心中 。 对他的备课心得我特别钦佩 , 字字句句都不放过 。 学习到他的隐形备课 , 即“内功”的修炼 , 第一步:拿到一篇课文 , 先要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 。 抓关键词、课文重、难点并做上记号 。 字词的意思不但意会而且要言出 。 第二步:朗读课文要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 。 第三步: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 。 细心琢磨体会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 。 第四步: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 , 有的老师要先做一做 。 隐性备课还包括查阅资料 。 在思考教法方面 , 要备学生、备学法 。 在课本上写教案是备课于书;隐形备课是备课于心 。 钻研教材与同事讨论 , 听别人上课有助于教材把握 。 从年轻起就写教后记 , 记下课堂兴奋点 , 也记下遗憾 。 记的过程中认识升华 。 成功和失误都是收获!于老师说:“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 , 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 , 必定成为有思想的人 , 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 。 ”教案是教师在教学前自己钻研教材后预设的课堂教学步骤 , 但并不是课堂上唯一的教学思路 ,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 , 我们应该随时的调整教学方案 , 使学生每一次都能在一个合适的学习起点上起步 , 提高教学效率 ,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于老师说的“备课于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