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10篇】( 五 )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 , 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 , 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 。 因为社会的影响 , “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 , 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 , 喜欢切切察察 , 喜欢告状 , 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 , 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 。 因此 , “我”对她怀恨在心 。 看到这 , 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 。 然而 , 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 。 她有可爱的一面 。 “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 , 跑了许多路 , 帮“我”买来了《山海经》 。 由此 , “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 。 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 , 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 , 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
还有几个人物 , 我对他们的印象也是极深的 。 一位是范爱农先生 , 鲁迅一开始对他的印象是不好的 。 原因是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杀害后 , 范爱农竟满不在乎 。 鲁迅对他的看法几乎是渐渐改变的 , 直至范爱农就义 , 鲁迅开始变得景仰他了 。 另一位是衍太太 , 她在《父亲的病》中出场 。 在“父亲”临终前 , 她让鲁迅叫父亲 , 结果让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 , 忽然紧张了 , 将眼微微一睁 , 仿佛有一些痛苦 。 ”后来“父亲”死了 , 这让“我”觉得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 。 衍太太对别的孩子们“很好”:怂恿他们吃冰 , 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 , 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 。 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 , 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 。 鲁迅表面上赞扬她 , 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 。 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 , 多嘴多舌 , 喜欢使坏的妇人 。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 , 鲜活的人物形象 , 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 , 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 , 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
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10篇】九一点 , 一点 , 一点点地看完了《朝花夕拾》 , 连串的时间 , 连串的记忆 , 真想将鲁迅爷爷的记忆当做我的 。 整本文集用词语简洁柔和 , 正是鲁迅爷爷的平易近人的体现 。 书中的抨击 , 讽刺 , 嘲笑 , 正是鲁迅爷爷对当时社会的反感与不满 , 表现了一个想让让民族进步 , 想让社会安定 , 为孩子着想的鲁迅爷爷 。
这本书向我们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图卷 , 封建的社会制度 , 社会对人民的囚禁 。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园中淘气天真的小孩子 , 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和蟋蟀的音乐会 , 看黄蜂、玩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 到在书屋读书习字 , 三言到五言 , 再到七言 。 课上偷偷画画 , 到书屋的小园玩耍 。 无一不体现出小孩子追求自由 , 热爱大自然的心态 , 也表现了社会对孩子们的束缚 。
《在阿长与〈山海经〉》 , 《范爱农》中 , 这两个人物 , 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 两个由当时社会造就的人物 。 一个下层的劳动者 , 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的阿长 , 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极、落后的东西 , 是封建社会思想毒害的结果 , 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浑浊、昏暗 。 正直倔强的爱国者范爱农 , 对革命前的黑暗社会强烈的不满 , 追求革命 , 当时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 。 体现了旧社会人民对束缚的反抗 , 向往自由、安乐的心 。 人民从囚禁中走向了反抗 。
这两个人物 , 是当时社会的反照 , 人们受尽黑暗的压迫 , 到起来反抗 , 经历了多少次改革与战争 , 才有了我们现在安定自在的生活呀!现在 , 我们可以愉快地生活这 , 家里有电视电话 , 有的还有电脑 , 繁杂的电器设备和自由的生活 , 我们不用遭受黑暗社会的压迫 , 不用吃苦 , 更不用去闹革命 。 这都是无数革命烈士用自己的先躯换来的 , 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