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翻译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翻译】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翻译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的翻译是:国家即使小,它的粮食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 。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 。
原文: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 。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 。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盂之所以免也,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 。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之由也 。堪士不可以骄恣屈也 。昔赵宣孟之绛,见骫①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 。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 。”宣孟与脯二,拜受而弗敢食也 。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 。”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 。”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 。处二年,晋灵公欲杀宣孟,伏士于房中以待之 。因致酒于宣孟 。宣孟知之 。中饮而出 。灵公令房中之士疾追而杀之 。一人追疾,先及宣孟之面,曰:“嘻!君舆!吾请为君反死 。”宣孟曰:“而名为谁?”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骫桑下之饿人也 。”还斗而死 。宣孟遂活 。此《书》之所谓“德几无小”者也 。宣孟德一士,犹活其身,而况德万人乎?故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 。博则无所遁矣 。
孟尝君于薛,荆人攻之 。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谓淳于髡曰:“荆人攻薛,夫子弗为忧,吾无以复侍矣 。”淳于髡曰:“敬闻命矣 。”至于齐,毕报,王曰:“何见于荆?”对曰:“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王曰;“何谓也?”对曰:“薛不量其力,而为齐先王立清庙 。荆固而攻薛,薛清庙必危,故曰薛不量其力,而荆亦甚固 。”齐王知颜色,曰:“嘻!先君之庙在焉 。”疾举兵救之,由是薛遂全 。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见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岂用强力哉?强力则鄙矣 。说之不听也,任不独在所说,亦在说者 。
译文:
国家即使小,它的粮食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也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也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 。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 。现在虽然不能称王,用它来安定国家,还是容易做到的 。与贤士为伍,这是赵宣孟(赵盾)免于被杀、孟尝君使楚军退却的根本原因所在 。古代建立功名和安定国家、免除自身灾难的人,没有别的途径,必定是遵循这个准则 。贤士,不可以用高傲的姿态使他受到屈辱 。
从前,赵宣孟将要到蓟国都绛邑去,看见一棵弯曲的桑树下,有一个饿倒躺在那里起不来的人,宣孟停下车,让人给他食物吃,他咽下两口后,能睁开眼看了 。赵宣孟对他说,“你为什么饿到这种地步?”他回答说:“我在绛给人做仆隶,回家的路上断了粮,以去乞讨为羞,又厌恶私自拿取别人的食物,所以才饿到这种地步 。”宣孟给了他两块干肉,他拜着接受了却不敢吃 。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家有老母亲,我想把这些干肉留给她 。”赵宣孟说:“你全都吃了它,我另外再给你 。”于是又赠给他两捆干肉和一百枚钱,就离开了 。过了二年,晋灵公想杀死赵宣孟,在房中埋伏了兵士,等待赵宣孟到来 。灵公于是请赵宣孟饮酒,赵宣孟知道了灵公的意图,酒喝到一半就走了出去 。灵公命令房中的士兵赶快追上去杀死他 。有一个人追得很快,先追到赵宣孟跟前,说:“喂,您快上车逃走,我愿为您回去拼命 。”赵宣孟说:“你名字叫什么?” 他反身快跑回答说;“问名字干什么?我是弯曲的桑树下饿倒的那个人 。”他返回身去与灵公的兵士搏斗而死 。赵宣孟于是得以活命 。这就是《尚书》上所说的“恩德再微也无所谓小”的意思啊!赵宣孟对一个人施恩德,尚且能使自身活命,更何况对万人施恩德呢!所以《诗经》上说:“雄赳赳的武士,是公侯的屏障 。”“人才济济,文王因此安康 。”君主怎么可以不致力于爱怜贤士呢?贤士是很难了解到的,只有广泛地寻求才可以,广泛地寻找,就不会失掉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