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的意思五脏六腑的含义( 二 )


4.痰火扰心证
[症状] 以神志错乱,狂躁妄动,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主证 。或胡言乱语,时歌时哭,甚至打人骂人 。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癔病等可见此证 。
[病机] 多由情志不舒畅,抑郁不遂,五志化火,痰热内扰,甚则上蒙心包,则神不守舍 。
[治法] 清火化痰 。
[方药] 用礞石滚痰丸或清气化痰丸 。
5.心血瘀阻证
[症状] 以心悸,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或闷痛,舌暗红或舌边有瘀斑,脉涩为主证 。或胸痛不安,指甲青紫,汗出,四肢冷,苔少而润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等可见此证 。
[病机] 因精神刺激,导致气机郁结,气滞则血行不畅;或因久病,心气不足,无力运行血液,均能引起心血瘀滞,脉络阻塞 。
[治法] 活血通络行瘀 。
[方药] 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
6.心火炽盛证
[症状] 以口舌反复生疮,心烦口渴,小便黄短,舌尖红,脉数为主证;或有小便淋沥刺痛,尿血,苔黄或白 。神经官能症,心脏病及舌炎,膀胱湿热,月经不调等可见此证 。
[病机] 因精神刺激,气机不舒,郁而化火;或平时喜食肥腻食品及有烟酒嗜好,久而化热生火,以致火热内扰心脏,心神不安 。
[治法] 降火泄阴 。
[方药] 用导赤散 。
若兼便秘,消化不良等加大黄、山楂、谷芽、麦芽等消导药;若精神紧张,失眠,脉细数加麦冬、枣仁、鸡蛋黄等养阴药;若与月经有关而脉弦,加柴胡、白芍等疏肝养肝药 。
心病兼证
1.心配小肠
《内经》说:“心合小肠 。”“小肠者,化物出焉 。”“心移热于小肠 。”
《诸病源候论)说:“心主血,与小肠合 。若心家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 。”
小肠之病,多因饮食失节,损伤脾胃下传而引起,其病理表现为清浊不分,转输障碍,证见小便不利,大便泄泻,临床上可分为虚寒,实热,气痛三证 。
①小肠虚寒证
[症状] 小腹隐隐痛喜按,肠鸣溏泻,小便频数不爽,舌淡苔薄白,脉细而缓 。
[治法] 温通小肠 。
[方药] 用吴茱萸散之类 。
②小肠实热证
[症状] 心烦口疮,咽痛耳聋,小便赤涩,或茎中痛,脐腹作胀,矢气后稍快,脉滑数,舌质红苔黄 。
[治法] 清利实热 。
[方药] 用导赤散或凉膈散之类 。
③小肠气痛证
[症状1 小腹急痛,连及腰背,下控睾丸,苔白,脉沉弦或弦滑 。
[治法] 行气散结 。
[方药] 用天台乌药散 。
二、肝
肝的生理功能
1.肝主谋虑疏泄(相当于情绪活动时,对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内经》说:“肝者……谋虑出焉 。”“肝主疏泄 。”“肝藏血,血舍魂 。”“肝在志为怒 。”“悲怒气逆则伤肝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相当于内脏感觉在体壁上(胁部)的反映),令人善怒、善恐……”
2.肝主藏血
《内经》“肝藏血,血舍魂 。”“饮食人胃,散精于肝 。”
3.肝主爪筋(相当于运动神经中枢功能)
《内经》说:“肝生筋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 。”“肝者,其华在爪,其主在筋 。”
4、肝开窍于目
《内经》说:“肝主目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目得血则能视 。”
从上述肝的生理病理看来,中医讲的肝在分泌和贮藏胆汁方面,与西医的肝胆基本相同 。但在精神情志、主筋、藏血等方面,与西医的肝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 。中医的肝与西医的脑、脊髓、植物神经、心血管、内分泌、生殖等系统有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