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的意思五脏六腑的含义( 五 )


[方药] 用胃苓汤 。若舌质胖嫩而脉虚,是脾虚湿困,宜健脾去湿,用五苓四君汤 。
④湿热蕴脾证
[症状] 以巩膜及全身发黄,不思饮食,身体倦怠,小便赤黄为主证 。或有皮肤发痒,脘胁痞胀,口渴口苦,发热,大便稀薄,舌苔黄腻,脉濡数 。急性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胆囊炎等可见此证 。
[病机] 外感湿热之邪及饮食不节、脾不运化、湿热酝酿、中焦之气阻滞,湿热内蕴于脾胃,可影响肝胆的疏泄作用 。
[治法] 清热利湿 。
[方药] 用茵陈蒿汤或茵陈四苓散 。虚寒胃痛加佛手、煅瓦楞之类 。久泻可加赤石脂、石榴皮之类 。久痢可加木香、白芍、当归之类 。
脾病兼证
1.脾与胃
《内经》说:“脾合胃 。”
《叶天士》说:“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胃宜降宜和,脾宜升宜健 。”
脾与胃相为表里,同司运化,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能接受和初步消化饮食物) 。脾主运化输布精微(脾能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及运送营养水液等) 。互相配合完成后天给养任务 。胃为水谷之海 。凡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冷热不适,均能影响胃的功能,而发生病变 。
①胃寒证
[症状] 胃脘胀满疼痛,绵绵不止,喜热喜按,泛吐清水,呕吐呃逆,脉迟,苔白滑 。
[治法] 温胃散寒 。
[方药] 用高良姜汤之类 。
②胃热证
[症状] 口渴思冷饮,消谷善饥,呕吐嘈杂,或食人即吐,口臭,牙龈肿痛、腐烂或出血,脉滑数,舌赤苔黄少津 。
[治法] 清胃泄火 。
[方药] 用清胃散之类 。
③胃虚证
[症状] 胃脘痞满,饮食不化,时作嗳气,大便不实,脉软弱,苔少 。
[治法] 益气建中 。
[方药] 用小建中汤之类 。
④胃实证
[症状] 食滞胃脘,脘腹胀满,大便不爽,口臭嗳腐,或呕吐,脉滑,苔薄黄 。
[治法] 消导化滞 。
[方药] 用保和丸之类 。
四、肺
肺的生理功能
1、肺主治节(主气)(相当于呼吸功能)
《内经》说:“肺者……治节出焉 。”“诸气皆属于肺 。”
2.肺主肃降,通调水道
《内经》说:“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
3.肺合皮毛
《内经》说:“皮毛者,肺之合也 。”“太阴者(肺),行气温于皮毛者也 。”“肺主一身之皮毛 。”
4.肺开窍于鼻(鼻是呼吸系统一部分)
《内经》说:“肺主鼻 。”“五气入鼻,藏之于肺,肺有病鼻为之不利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
5.肺与声音(呼吸振动声带而发音)
肺气足则声音宏亮,肺气虚则声音低弱为之“金破不鸣”(肺结核等) 。风寒犯肺,肺气壅塞则声音嘶哑,为之“金实不鸣”(如伤风咳嗽等) 。
从上述肺的生理病理看来,中医的肺,主要指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和肺),但与体液调节,血液循环有一定关系 。因此,在临床上呼吸系统疾病大多宜从肺治;一部分体液和血液循环方面的疾病及一部分皮肤病,也和肺有关,有时要考虑用治肺的方法进行治疗 。
肺病证治
①肺气虚弱证
[症状] 咳嗽气短,声音低弱,舌质淡嫩,脉虚或弱 。或有喘促,痰多清稀,疲倦,懒言,怕冷,自汗,面色苍白 。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可见此证 。如兼见胸痛,舌边有瘀点,是气虚兼血瘀 。
[病机] 由于感受外邪,或因情志不舒,饮食失调等,导致肺的宣降功能失常,日久损伤肺气,而使肺气虚弱,不能散布津液,化而为痰引起咳嗽气短,声音低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