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太阳系形成理论


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太阳系形成理论


现今太阳系形成的标准理论:
星云假说,从其在18世纪被伊曼纽·斯威登堡、伊曼努尔·康德、和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提出之日起就屡经采纳和摒弃 。对该假说重大的批评是它很明显无法解释太阳相对其行星而言缺少角动量 。然而,自从1980年代早期对新恒星的研究显示,正如星云假想预测的那样,它们被冷的气体和灰尘的盘环绕着,才导致这一假想的重新被接受 。
要了解太阳将如何继续演化需要对它的能量之源有所认知 。亚瑟·爱丁顿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确认导致他认识到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它核心的核聚变 。1935年,爱丁顿进一步提议其他元素也有可能是在恒星中形成 。弗雷德·霍伊尔 进一步详尽阐释这一假设,认为演化成为的红巨星的恒星会在其核心产生很多比氢和氦重的元素 。当红巨星最终抛掉它的外层时,这些元素将被回收以形成其它恒星 。自1950年代太空时代降临,以及1990年代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此模型在解释新发现的过程中受到挑战又被进一步完善化 。
从形成开始至今,太阳系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 。有很多卫星由环绕其母星气体与尘埃组成的星盘中形成,其他的卫星据信是俘获而来,或者来自于巨大的碰撞(地球的卫星月球属此情况) 。天体间的碰撞至今都持续发生,并为太阳系演化的中心 。行星的位置经常迁移,某些行星间已经彼此易位 。这种行星迁移现在被认为对太阳系早期演化起负担起绝大部分的作用 。
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始于46亿年前一片巨大分子云中一小块的引力坍缩 。大多坍缩的质量集中在中心,形成了太阳,其余部分摊平并形成了一个原行星盘,继而形成了行星、卫星、陨星和其他小型的太阳系天体系统 。
这被称为星云假说的广泛接受模型,最早是由18世纪的伊曼纽·斯威登堡、伊曼努尔·康德和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提出 。其随后的发展与天文学、物理学、地质学和行星学等多种科学领域相互交织 。
就如同太阳和行星的出生一样,它们最终将灭亡 。大约50亿年后,太阳会冷却并向外膨胀超过现在的直径很多倍(成为一个红巨星),抛去它的外层成为行星状星云,并留下被称为白矮星的恒星尸骸 。在遥远的未来,太阳的环绕行星会逐渐被经过的恒星的引力卷走 。它们中的一些会被毁掉,另一些则会被抛向星际间的太空 。最终,数万亿年之后,太阳终将会独自一个,不再有其它天体在太阳系轨道上 。
有关世界起源和命运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已知最早的文字记载;然而,在那大部分的时代里没有人试图把这样的理论与“太阳系”的存在联系起来,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时人一般不相信我们现在了解的太阳系是存在的 。迈向太阳系演化形成理论的第一步是对日心说的广泛认同,该模型把太阳放在系统的中心,把地球放在环绕其的轨道上 。这一理论孕育了数千年,但直到17世纪末才广泛被接受 。第一次有记载的“太阳系”术语的使用是在1704年 。
太阳系最亮的是哪颗星
【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太阳系形成理论】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金星是最亮的一颗星 。它是整个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亮之外最亮的自然天体 。金星最亮的时候,比著名的亮星天狼星还要亮14倍 。金星之所以这么亮,是因为它的外面包着厚厚的云层,里面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其含量约为97%,在低层大气中甚至达到了99% 。这些二氧化碳反射太阳光的能力非常强,所以照在金星上的很多阳光被反射到了宇宙空间中 。正因为有二氧化碳的“帮忙”,金星才会闪闪发光,成为八大行星中最亮的一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