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宣告
“如果你打破……规则 , 我就会对你……”
家长会认为 , 我已经提前把规则告诉孩子了 , 如果孩子明知故犯 , 那么就不怪我惩罚不当了 。 这样以来 , 家长惩罚时就会心安理得 。 但是 , 关键问题在于 , 孩子会怎么想?
不妨换位思考一下 , 如果房东跟你说:这个月你再不交房租 , 我就去法院告你!
那么 , 你得到的第一个信息是什么呢?是威胁 。
是的 , 父母提前把规则告知孩子 , 暗含的意思就是威胁 。 另一层隐含的意思就是 , 我不相信你会自己主动地做正确的事 , 你只有在惩罚的威胁下才能有动力把事情做好 。 更深一步讲 , 是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 。 孩子之所以要遵守规则 , 不是因为父母定的规则是对的 , 而是为了躲避做错事后的惩罚 。
惩罚带来的短期效果 , 会让人忽视长期的负面影响 。 非常多的研究已经表明 , 惩罚这一手段不会产生任何正面作用 。 作者在书中尝试分析了惩罚之所以无效的原因:
惩罚令人暴怒
惩罚会激怒受罚者 , 对于受罚者来说 , 一方面要承受身体或精神上因惩罚带来的痛苦 , 另一方面他会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 , 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双重打击 。 面对强大的父母 , 他只能乖乖的选择顺从 , 而一旦有机会 , 曾经的受害者可能会成为施害者 。 有时我们会看到孩子报复父母的社会新闻 , 这虽然是一些极端现象 , 但毕竟是发生了 。
权利使用的榜样
尤其是体罚孩子 , 不但不会让孩子在痛苦中明白道理 , 反而会让孩子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 孩子早早的就会认为 , 原来谁块头大谁就是老大 , 谁就有权利控制别人 。
最终会失效
孩子长大 , 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 对他们来说 , 父母的批评惩罚与这个精彩的世界相比已经不算什么了 , 他们会逐渐对你的威胁变得无所谓 。 一旦你手中的权利开始减弱 , 你将一无所有 。 你永远都不知道该如何影响他们 。 不能用自己的力量真正影响孩子的人生 。
恶化亲子关系
尽管你口口声声地说批评孩子是为孩子好 , 惩罚孩子是为了让他懂得社会规则 , 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 ,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 , 他所收到的信息是这样的:这个总说爱我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对待我 , 难道爱我的方式就是让我痛苦吗?他是真的爱我吗?
如果父母对孩子非常严厉 , 那么孩子会主动与父母保持距离 。 对孩子来说 , 父母就是那个施暴者 。 而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与孩子顺畅沟通的前提 , 一旦破坏 , 则很难修复 。
让孩子忽略真正重要的事
惩罚孩子会让孩子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惩罚本身 。 就像我的外甥女 , 当她受到惩罚时 , 她想的不是为什么要好好学习 , 而是是我下次一定要避免挨打 。 学习的目的成了逃避惩罚 。 而一旦惩罚不再 , 就像她自己所说:妈妈不打我了 , 我发现也没有学习的必要了 。
还有的孩子为了逃避惩罚 , 会伪造分数 , 我想 , 这个小计俩对与很多读者来说并不陌生 。 很多时候 , 孩子学会撒谎都是被大人逼的 。
让孩子更加自我为中心
许多家长宣称:“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行为会造成某些后果 。 ”关键这是对谁而言的后果?是对孩子自己而言的后果 。 孩子的注意力锁定在自己所受的影响上 , 忽略对别人造成的影响上 。
批评孩子抢妹妹的东西 , 孩子会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 , 认为与妹妹争抢的后果是被妈妈惩罚 , 妈妈的惩罚就是他做此事的代价 。 当他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时 , 就忽略了妹妹的感受 , 不会去考虑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 。 孩子会做成本效益分析:在“被抓住后接受惩罚 “ 与”随心所欲做某事的快乐“之间作衡量 。 这些反应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是有道理的 , 但是不道德 。 因为所有惩罚手段从本质上讲都会阻碍孩子有道德地思考问题 。
推荐阅读
- 在孩子12岁前,作为家长再忙也不能忽略这些!
- 孩子学习缺乏自觉性怎么办?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 幼儿园老师直说,这三种家长最毁孩子!
- 孩子的这些表现,家长千万别阻止!
- 孩子六岁前,家长立下这3个规矩,长大更优秀!
- 家长如何有效的给孩子树立规则?
- 孩子哭了,家长该怎么做呢?
- 教育孩子,家长千万别做这几件事!
- 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五大禁忌!家长别犯了
- 面对孩子撒谎,这些事情家长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