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独来独往怎么办


孩子总是独来独往怎么办



【孩子总是独来独往怎么办】娃变成“独行侠”, 放任不管孩子会变成“孤独侠”, 家长需重视 。 与众不同, 可是随着孩子年纪日益增长, 这部分宝妈却发现事情好像并没有那么简单 。
高冷的娃总是无法融入群体, 常常我行我素、特立独行, 一群孩子在一起玩, 可自家宝贝却像个“独行侠”一样落单, 孤单寂寞冷, “独行侠”变成了“孤独侠”, 这才着急起来 。
3岁娃总爱独自玩耍, 这正常吗?
男孩儿小利今年3月刚好满三周岁了, 妈妈把他送去了幼儿园 。 如今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宝妈通过监控却发现小利好像不太合群 。
当其他小朋友都在一起玩的时候, 小利总是喜欢自己在旁观看, 有时也会跟随大家哈哈大笑, 但却很少主动参与进去 。 即使拉进去玩也因为害羞一会儿就跑出来了 。
而更多的时候, 小利明显对其他运动器材感兴趣, 不是自己蹬三轮车, 就是对着墙打羽毛球 。 宝妈开始觉得孩子是因为到了幼儿园不太习惯所致, 可是当家中来了小客人, 小利独自玩耍的习惯依然没有太大改观 。
上周, 同学领取了家中14个月大的宝宝, 小利很懂谦让, 玩具和零食都让着弟弟, 可是却不知道怎么能带动弟弟玩, 站在一旁显得手足无措 。 宝妈认为小利“很没用”, 同学则说:“这么大孩子知道什么啊, 不能指望他带弟弟玩, 你多虑了 。 ”
小利妈妈也在想, 真是自己多虑了吗?
三四岁的娃, 1/3 的时间在从事“非社交活动”
孩子的活动特征是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断变化的, 想要判断自家孩子是不是合群, 首先要对孩子的阶段性特征有所了解, 重点考察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 。
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与自己年龄相同或相近的人的交往过程中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同伴关系能力的总和 。
1、从种类上划分:幼儿在游戏中的同伴交往活动分为六个等级, 包括无所用心、袖手旁观、孤独的独立游戏、相互平行的活动、结伴游戏以及合作的或有组织的原始游戏 。
袖手旁观, 是对同伴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 也能感知同伴的喜乐悲伤, 但不会参与进去 。
孤独的独立游戏, 孩子独自进行的游戏, 只有娃自己参与, 比如小利的蹬车、对墙打球都是 。
以上三种, 均属于孩子的“非社交活动”,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 这将占据1/3 的时间 。
以此时间来大体判断的话, 小利的行为其实尚属正常, 宝妈不必过于担忧 。
而相互平行的活动, 指的是孩子在同伴的旁边玩相似的游戏, 但并不想影响别人的行为, 也不希望自己的游戏被别人影响, 这是向社交活动发展的中间站, 具有过渡性质 。
结伴游戏以及合作的或有组织的原始游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交活动”, 至少有两个孩子参与, 开始有互动, 有组织, 讲规则, 意味着娃开启了社会功能 。
2、从年龄上来看:同伴交往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 并且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呈现各自的特点 。
拿幼儿园来说, 从小班到中班娃的社交能力会有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 从中班到大班虽然也在发展中, 但增速并不明显, 属于缓慢爬坡的阶段 。 可以说, 孩子从小班到中班是质的飞跃, 而从中班到大班则是量的积累, 这其实在为孩子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社交基础 。
3岁的孩子在社交中有些被动, 还无法影响同伴的情绪和行为, 4岁这种感染力则会显著增加, 并且拥有了相对固定的平行游戏伙伴 。 4岁开始孩子萌发主动社交意识, 结伴游戏和合作游戏占据了他们游戏的主导地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