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教要点及注意事项

200多名英国宝宝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早教 。 “全凭自己的经验 , 现在孩子长歪了 , 也不可能回到过去重新养了 , 只有真正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科学规律 , 才能进行正确的早教 。
爸妈越“话痨” , 孩子学得越多
语言学习 , 是爸妈们最关注的的问题 。 那么 , 孩子的语言学习背后有哪些秘密?
BBC邀请了全英国2000多个家庭 , 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和社交紧密相关 。 大多数孩子讲的第一个词汇是“爸爸”和“妈妈” , 因为他们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人 。 有意思的是 , 风靡全球的“佩奇(PEPPA)”也榜上有名 。
你让孩子听到什么 , 孩子就喜欢说什么 。
在《爸爸回来了》里面 , 有一个东北大爷们爸爸的甜馨 , 不到两岁就时不时冒出一两句东北口 , 立马火成网红段子手 。
调查研究还发现:孩子在18 - 24个月 , 会经历词汇爆炸期 。 早期词汇量多的孩子 , 之后积累的词汇量也会更多 , 并在学校有更出色的表现 。
那么 , 怎样帮助孩子增加词汇量呢?
米歇尔博士对一个21个月大的孩子进行了观察实验 。 她发现 , 妈妈对孩子说的词汇量增加约5% , 孩子说的词汇量会增加约13% , 更重要的是 , 母子的对话交流增加了大约38% , 而对话对孩子语言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可以这么说 , 爸妈越“话痨” , 孩子学得就越多 。
斯坦福大学也有研究表明:我们早期听到的语言越多 , 我们之后积累的词汇量就会越大 , 这能为孩子在学校发展带来巨大优势 。
有些早教 , 不必成为育儿专家的爸妈就能做到:制定一个每天和孩子好好说话的小目标 。
走出去绝对是一种刺激语言的明显方式 , 无论是路边的小狗 , 还是天上的云朵 , 全都可以和孩子交流 , 孩子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
每种性格 , 都是孩子独特的气质
很多人认为 , 环境等因素的后天影响 , 塑造了一个人的性格 。
这部纪录片却用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孩子的性格 , 一定程度上在妈妈肚子里就决定了 。
片中 , 心理学家艾米丽·琼斯博士对6个月大的婴儿做了测试 , 把不同的玩具放到宝宝们面前 , 观察他们的反应 。
看到八音盒时 , 有的宝宝手舞足蹈 , 表现得很激动;
有些宝宝似乎没多大兴趣 , 表情很平静;
还有的宝宝看起来比较谨慎地观察了一会儿玩具
看到跳跳狗时 , 激动的还是激动 , 平静的还是平静 , 谨慎的依旧如此 。
最后是怪诞面具 , 前面的三种结果再次发生了 。
这项实验表明:每个人从小就有特定的性格特质 , 这来自先天遗传 , 是我们个性的起点 。
我们都听过 , 性格决定命运 。 很多家长认为 , 外向开朗的孩子会比内向安静的过得更好 。
△TED演讲《内向性格的力量》 , 指出社会对内向性格的偏见
其实 , 性格没有好坏优劣 , 因材施教 , 才能更好挖掘孩子的潜能 。 宾夕法尼亚法学也有研究表明:内向领导者比外向领导者往往产生更大的效益 。
所以 , 不用担心孩子内向会不合群 , 了解他的个性 , 根据个性提供合适的养育 , 会对他的成长和性格塑造更有益 。
孩子发脾气时 , 先不要拥抱
想快速磨练自己的耐心和意志力?少听一些励志鸡汤 , 养个小宝宝立刻见效 。
90%的新手爸妈都说 , 孩子发脾气是最让他们束手无策的事 , 孩子就像个包装精美的炸药包 , 不仅一点就炸 , 可怕的是还炸个不停 。
推荐阅读
- 孩子送礼物父母应该接受吗
- 父母能代替孩子成长吗
- 孩子和父母讨价还价怎么办
- 孩子不会自觉完成作业怎么办
- 父母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
- 孩子做事没主次之分怎么办
- 孩子反抗情绪处理方式
- 父母搞定孩子赖床的小妙招
- 父母哪几种行为会让孩子越来越笨
- 孩子普遍依赖手机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