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独生子女要怎么教育( 二 )


4、等孩子长大了 , 十八岁之后 , 父母开始干涉孩子成年之后的人生选择 , 不管是职业还是对象 , 父母会觉得“你的生活就是我的生活 , 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 我要和你在一起 。
等孩子长大了 , 成人了 , 父母就应该学着放手了 。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 , 所有的爱都指向聚合和亲密 , 但唯有父母之爱是指向分离 。 能让孩子更好地和父母分离 , 去建立自己的关系世界才是高质量的爱 , 那么这个阶段就是检验父母之爱的时候 , 孩子能不能脱离父母的庇护 , 建立自己的关系世界 , 父母能不能把孩子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 , 有他们自己的生活 。
很显然 ,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 往往是父母和孩子共生一起 , 父母为了孩子 , 孩子依赖父母 , 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最重要 , 自己和自己的伴侣都是次要的 , 对孩子而言 , 他要报答父母 , 回馈父母 , 自己的妻子就排在了父母后面 , 这在心理学上看来 , 是极其不健康的发展模式 , 我想这就是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颠倒的一个必然结果 , 父母这样养育孩子 , 孩子长大了也这样养育自己的孩子 , 这种模式就会代际传递 。
但是我们也看到 , 随着时代的进步 , 社会的发展 , 越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和父母变得独立了 , 孩子可以健康地走出家门 , 去建立自己的关系世界 , 父母也可以为自己而生活 , 上个老年大学 , 跳个广场舞 , 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 一切正在变好 。 改变是一个过程 , 我们相信颠倒的养育过程有一天会顺过来 。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对号入座 , 说“没错 , 我就是这么对待自己孩子的”或者“我就是这么被养大的” 。 这就是“巨要病”在代际之间的传递途径 。 “巨要病”的一个经典的表现 , 就是“你我不分 , 我们是一体的” , 我就是你 , 你就是我 。 我们称它为“共生” 。 这对要儿来讲很正常 , 但如果我们成年了 , 还认为“孩子的事就是我的事 , 我的事就是孩子的事” , 那就是“巨婴病” 。
其实 , 六个月之前的要儿和妈妈共生在一起 , 这叫正常的共生 。 因为这个时候的要儿必须和妈妈共生在一起オ能获得生存的基本条件;六个月以后 , 孩子还和妈妈共生在一起 , 或者妈妈和孩子共生在一起 , 这都叫作病态共生 。
现在90%的中国人都活在病态共生的状态里 , 我们需要从这种病态里摆脱出来 , 因为这会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 导致我们活得非常辛苦 。
病态共生是一种“我为你活 , 你为我活”的生活方式 。 父母宣称“一切为了孩子” , “为了孩子我不离婚” , 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兴趣爱好;孩子在这样的“奉献”面前 , 必须表现得孝顺 , 所以为了爸爸妈妈 , 要选择一个让他们满意的职业 , 要选择一种让他们满意的生活方式 , 甚至要选择一段让他们满意的婚烟 。
而且在“四二”的家庭结构中 , 作为“一”的独生子女 , 要承担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大人的期待 。 这构成了双重的“过度” , 一部分是过度满足 , 另外一部分是极其严重、过度的负担 。 这个负担并不是物质上的负担 , 而是他要顺从、承接六个老人的意志、意愿 。 所以我们看到 , 作为“巨要病”家庭的独生子女 , 真的很孤独、很累 。
但是这种家庭的父母不觉得 , 还会被自我催眠 , 觉得自己很崇高、很伟大 , 觉得自己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 , 多伟大的父爱母爱!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 , 这些安排其实是病态的 , 也是有害的 , 是因为父母早期关系没有处理好 , 对孩子产生的投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