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一岁半前的“前语言期”,打造伶牙俐齿乖宝宝


重视一岁半前的“前语言期”,打造伶牙俐齿乖宝宝



说话是用来沟通的, 在宝宝还没上学之前, 如果负责照顾宝宝的人和家庭成员, 都与宝宝培养出良好的默契, 就可以准确地知道宝宝想要什么 。 就算宝宝还不能完整地说出一句话, 生活上也不会发生太大的沟通问题 。 因此, 宝宝的语言发展在同龄人中到底是快还是慢, 爸爸妈妈确实是无从比较, 等到幼儿园老师来反映宝宝表达能力确实比较慢了, 这时候大人和小孩都会追赶得很辛苦 。
在1岁半前的“前语言期”, 宝宝需要大量的语言刺激, 能有机会听大人说话的宝宝对语言的发音、语调就留有比较多的记忆, 在开口说话后脑子里有比较多的数据可以提取应用 。 万一错过了语言发展的第一个黄金阶段, 在2岁后才发现宝宝还无法说出完整句子来, 就要先从大人和宝宝互动的生活习惯来调整改变 。
第一, 在生活中随时注意提醒自己“不要说太快”, 让宝宝感觉到说话是必要的 。
第二, 增加模仿说话的练习:在拿东西给宝宝前, 要慢慢说出手上东西的名称, 请宝宝跟着说一次 。 讲话时让宝宝看到妈妈的嘴型, 放慢说话的速度, 从一个单字引导到一个短句子 。 例如:“这是饼干 。 ”等待宝宝说出“饼干”后, 才把东西交给他 。
第三, 问开放式问题, 不要问封闭式问题 。
封闭式问题:
妈妈问:“你要吃饼干吗?”宝宝只会回答:“要”或“不要” 。
开放式问题:
妈妈问:“桌上有饼干和牛奶, 你想先吃什么?”宝宝说:“我想吃饼干 。 ”、“ 我想喝牛奶, 饼干给妈妈吃 。 ”
宝宝发音不清楚, 正常吗?
“说话发音不清楚, 常说一连串的话, 别人却听不懂, 每次叫他说清楚, 就是纠正不过来, 这是什么问题?”
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很长, 如果2岁后的宝宝已经能说、也愿意说, 或许爸爸妈妈就可以放心一半, 因为大约会有50%的幼儿在4岁之前发音不够清楚 。 2岁前后可不用太着急 。 如果爸爸妈妈想要积极帮忙, 建议在生活中关心宝宝口腔唇舌的协调能力 。
说话发音是否准确可以从接收和输出两个方面来讨论 。 接收来源要有敏锐的听觉, 能听出音调、音律的细微差异;输出则是口腔唇舌、声带的协调控制能力 。 在接收方面, 爸爸妈妈通常能做得很好, 给宝宝听音乐或外文歌曲, 常和宝宝说话等, 这些都是促进宝宝听觉发展和听知觉的活动 。 可是输出的这一端, 爸爸妈妈经常在做让宝宝能力变弱的事情, 但很少人有警觉 。
宝宝吃东西的习惯也有影响
“宝宝能和大人一起吃固体食物吗?”有一次我在演讲时问大家 。
“没试过, 我怕宝宝噎到, 所以只让他吃软的食物 。 ”一位妈妈回答 。
【重视一岁半前的“前语言期”,打造伶牙俐齿乖宝宝】这位妈妈说她的2岁宝宝每天只喝用大骨汤熬煮了两小时的粥, 水果也会磨成泥才喂 。 这个2岁的小男孩被当成婴儿来照顾, 没有咀嚼食物的机会, 所以只会吞食, 说话发音也只能发出单音, 就像个才刚满1岁的小宝宝一般 。 然而, 这不是特例,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中, 宝宝常常被过度保护, 照顾得过于精细, 而这也正是宝宝发展落后的潜在原因之一, 因为这些宝宝太被重视了, 不能出任何一点儿意外 。 照顾者不知道咬合能力与口腔肌肉控制有关 。 只会吞食的宝宝, 唇、舌和牙齿协调控制的练习肯定不够, 这样自然就不能发出精准的声音 。
所以, 宝宝讲话不清楚, 不一定是他的错 。 很有可能和宝宝吃东西的习惯有关系, 爸爸妈妈一定要引起注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