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传统装饰活动有哪些

春节传统装饰活动有哪些

春节传统装饰活动有哪些


春节传统装饰活动有贴窗花、贴福字、贴吊钱、贴门神、贴年画、挂灯笼等 。
1、贴窗花: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各种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
2、贴福字: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
3、贴吊钱:贴吊钱的历史由来已久,因名称中带有“钱”字,把它们挂在门前檐下,预示着新的一年中财源会滚滚而来 。
4、贴门神: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 。作为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 。
5、贴年画: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
6、挂灯笼:过年挂灯笼是民间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春节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
春节布置效果图
春节布置有以下:

1、挂宫灯或者彩灯 。


彩灯,又名花灯,是中国普遍流行,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汉族传统工艺品 。彩灯艺术也就是灯的综合性的装饰艺术 。

2、贴年画 。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 。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 。

3、剪窗花 。

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 。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一般不贴了 。而北方贴窗花还盛行,在河北丰宁,春节期间若谁家未贴窗花,人们就会猜测这个家庭是否出了事 。剪纸品种之一 。为烘托节日气氛,广大农村春节前在窗子上张贴的剪纸 。


春节传统装饰活动有哪些



春节简介: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

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有哪些小报
春节民俗活动有很多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 。
过年之前要做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有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等 。统名之曰“年货” 。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
春节前的传统活动英语
春节前的传统活动
春节前的传统活动,过年也就是我们说的春节,是我们国家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每一个这个人心中的团圆节日,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下面和大家分享春节前的传统活动 。
春节前的传统活动11、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 。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 。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 。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
2、祭灶:
农历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灶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 。《释名》:“灶 。造也,创食物也 。”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 。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
3、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 。民间称做“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
4、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 。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 。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 。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
5、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 。
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古时北方一些地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 。
6、压岁钱:
压岁钱,年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 。
春节前的传统活动2剪窗花:剪不断的心绪——期盼
剪贴窗花是众多年俗中的一种 。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
写春联:写不尽的幸福——美好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 。每逢春节期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 。几千年来,从毛笔书写到彩纸印刷,春联的形式不断演变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年味是中国人骨子里永远地珍藏 。
扫尘:挥不尽的尘往——迎新
春节前的大扫除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是去除晦气,迎接喜气的一种方式 。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
压岁钱:道不尽的希望——多福
旧时,祭祀完祖先,举行完迎接诸神的典仪后,阖家要一起“辞年”,小辈要给长辈叩头拜年祝长辈长寿、大福、大顺,长辈要给小辈红包,即“压岁钱”,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其寄予了长辈对孩子们成长的美好祝福,希望他们健康成长 。
祭祖:祈不完的愿望——平安
过年祭祖,既是对祖先的悼怀,也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 。祭祖是春节习俗中最古老的内容之一 。《尚书舜典》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
祭祖一般在大年三十,百姓在扫房子、净庭院、易门神、换桃符、贴春联之后,或举家前往祭拜祖先,或把先祖的遗像挂在中堂正壁墙上,摆祭品,点香烛,以供后辈祭拜 。
除夕守岁:守不尽的夜晚——光阴
守岁从吃年夜饭起始,中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了 。那时掌灯起就要入席,大户人家兴致勃勃,还会吃到半夜 。可普通百姓生活简单,年前烧好的饭,要挨过除夕才能吃掉 。以隔年饭彰示,他们的生活年年也有余,一年到头吃不完,明年还有今年的粮食吃 。在古时候,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
值得注意的是,守岁、守夜并不指的是困了不睡,而是在除夕夜将辞旧迎新的程序都一一做完,比如说,要团圆饭,要合家欢,要放炮竹,要拜年,要吃饺子等等 。
【春节传统装饰活动有哪些】 这一切都做完了之后,把得到的长辈给的压岁钱或者是晚辈给的增寿钱压在枕头底下,如果没有的得到红包或者想要在除夕夜得到同样效果,获取能量的话可以在枕头底下压上人体工程学特制的太岁银币,这枚幸运币就如同能量输口一样,在你晚上睡觉的时候将天体的能量传送给你,让你在新的一年幸运一整年!
年夜饭:吃不够的幸福——团圆
辞年,就是在除夕吃丰盛的晚餐,俗话叫做“年夜饭”,也有的地方叫做“团年饭”、“合家欢”、“分岁酒”、“守岁酒”、“辞岁酒” 。辞岁之风自晋朝以来就很盛行,当夜骨肉团聚,儿孙绕膝,灯红酒绿,共话团圆 。接着就是守岁 。
西晋周处的《风土志》 说:“除夕夜,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许多诗人都有吟咏守岁的诗句 。孟浩然写道:“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杜甫也曾有:“守岁阿戎家,椒盘以颂花 。”的佳句,把守岁的乐趣写得活灵活现 。
年夜饭
拜年:行不完的礼仪——祝愿
拜年
“过年好”“给您拜年了” 。正月初一,人们见面时,都会互致这样的新年问候 。传统拜年礼仪分三种:一是叩拜 。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要行叩首大礼 。二是躬身作揖 。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所用,俗称“吉拜” 。三是抱拳拱手 。多是平辈间的拜年 。传说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称为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农历年的开始,又称为“三元” 。这一天也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亦称“三朝” 。
春节前的传统活动31、 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道路宋代,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可以起到驱恶镇邪的作用;也表达了自己的美好心愿;还有一个作用是可以装饰门户,看起来美观 。
2、 年画
很多地方,为了祈求一家福寿安康,还保留着贴年画的习俗 。据说,在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
门神一般都是成双成对的,一般是一个是白脸,一个是黑脸 。都是玄弓配剑,威武非凡 。
这两位门神是谁呢?民间流传有下面这几种说法:
一说这两位门神是神茶和郁垒,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正月初一,“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 。
一说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琼和蔚迟恭看门驱鬼 。据说,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这时,大将秦琼、尉迟恭两位将军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镇守 。第二天夜里宫中果然平安无事,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整夜为其守护实在太辛苦了,于是命画工将他俩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以驱鬼魅 。后来,民间老百姓争相效仿,纷纷宝两位将军的画像贴在门上 。
3、 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墙壁上贴上“福”字 。贴“福”字寓意“福气”、“福运” 。还有的将福字倒过来贴,寓意“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
4、 放鞭炮
鞭炮也叫“爆竹” 。古代的时候,人们在正月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爆裂发出巨大的声响,就能吓跑怪兽与恶鬼,保护全家平安 。
随着时代的变迁,爆竹的功能由辟邪躯鬼,转变为营造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
而现在,因为安全、噪音和污染等问题,我国很多城市已经禁止放鞭炮 。
5、 舞狮子
狮子在人们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子可以驱邪辟鬼 。所以,每逢喜庆的节日,都会敲锣打鼓,舞狮助兴 。
6、 除夕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的习俗 。
秦汉以后,人们把夜半子时当作一天的开始时刻 。所以,人们点起蜡烛或是油灯,等候这一刻的到来 。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疾病赶跑,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
7、 祭神祭祖
正月初一早上,人们恭敬的奉上供品,点上香火,虔诚的感谢神明与祖先在过去一年对自己的保护 。并祈求它们保佑大家来年的幸福安康 。
8、 拜年与压岁钱
拜年的风俗,在汉代就已经除夕,到了唐宋,尤其盛行 。
现代中国,拜年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习俗 。正月初一,人们早早起来,穿上漂漂亮亮的衣服,打扮整齐,到亲朋好友家拜年,互致问候 。
在古时,一般在祭神祭祖之后,晚辈要给长辈拜年,向长辈三叩首,长辈接受晚辈拜年之后,把早已准备好的瓜子、花生、糖果等食品端出来,给晚辈品尝,并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分给晚辈 。这就是压岁钱 。
压岁钱可以当众给,也可以在除夕夜,孩子睡着的时候,偷偷的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
9、 饮食
除夕之夜,无论离家多远,有钱没钱,人们总是希望回到家中,吃一顿团圆饭 。按照传统,春节的饮食通常由年糕、混沌、饺子、长面、汤圆、鸡、鸭、鹅等等 。
10、 闹元宵
正月十五,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 。东汉明帝为了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下令元宵点灯,到了唐代的时候,元宵赏灯活动盛况空前 。
可以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狂欢,为整个春节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