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火炕好不好

社会向前发展的太快常常容易让人忘记过去,忘记曾经所处的环境 。要不是一张老照片,我几乎忘记了火炕的存在 。对于中国东北、华北,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居民来说,火炕是一个家庭中最为重要的区域,除了能提供基本的休息睡眠功能外,诸如取暖、就餐,甚至礼仪等,均在火炕上进行 。
我小时候断断续续的睡过几年火炕 。在80年代的农村,仅以三间房子的一户人家为例,屋门一般设置在中室,一脚跨进去基本就看到了灶台,因此这便是农村家庭的厨房,烹饪围绕着灶台依次展开 。对于那些几代都是农民的穷苦家庭来说,往往在中室还会多出一个灶台,专门用来负责制作猪食 。在那个年代,养猪是村民致富的最显著手段,平时卖一篮子鸡蛋,卖两口袋面粉,远远抵不上年底杀两头猪去卖,卖剩下的用于过年,可谓一举两得 。有太多顺利念完大学的农村孩子,靠的都是母亲不间断的养猪在供给,说起来真是个心酸的年代 。
农村人管坐北朝南的房子为正房,中室两旁的房间为东屋、西屋,无论你置身于东屋还是西屋,都可以称中室为“外地” 。火炕的位置就在东西屋,视家庭成员的构成而定 。倘若人丁多,东、西屋都打有火炕;反之,则可以腾出一个房间放杂物,比如秋收的粮食亦或是一些生产工具 。不论房子的朝向如何,火炕基本都设定在靠近窗户的位置,三面环墙,只剩下一面对着空地 。这面的边沿会安装一条与火炕等长的木条,称之为“炕沿” 。在一定程度上,炕沿木料的大小,材质的好坏,以及样式等,甚至可以反映出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 。由于上炕下炕是每天必备的动作,农家的炕沿个个磨得倍儿亮,让人看着亲切 。
说白了火炕就是用土砖切成的“床”,内部设计有“回”形的烟道,为的是平均散热,烟道与中室的灶台相连 。你仔细观察农村的住房,一般房顶的两端都有烟囱,正好对应着东西屋的位置,烟囱的烟道走墙壁内部,最后再与火炕相连,用于释放途径火炕的浓烟,这样就从灶台到土炕再到烟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烟路循环 。在农村,火炕的炕面一般是泥抹的,上面铺一层秫秸皮编织的炕席 。最穷的家庭就直接睡炕席上,早晨起来后背全是暗花,一般的人家则会在上面再铺一层薄些的炕被,一来睡着舒服,二来多少也美观些 。正是由于火炕下面设计了烟道,因此其功能得到了拓展,很好的解决了冬季取暖问题 。北方气候较冷,华北冬季零下10几度,东北则零下30几度都属正常,那时的农村没有暖气,即使有炉子也舍不得烧炭,因此一到冬天全家人都指望着火炕 。在不算冷的日子里,晚上做饭的那点火就足以让火炕散发出温暖,倘若寒冬到来,一般临睡前几小时需要进行专门的“烧炕” 。烧炕的材料一般是秫秸杆,先在灶台生火,之后将一小捆秫秸杆的头部放进去,前段烧完后依次往里推进,直到完全烧光为止 。至少在华北地区的农村,在房间墙壁也就是烟囱烟道的位置都留有一个小口,用于控制烟道的闭合 。当灶膛秫秸杆的热能完全释放后,需要将烟囱的烟道闭合,否则火炕的温度不足以支撑太长的时间 。此外,火炕主体基本是用土砖切成的,炕面抹泥,这些材料均导热较慢,也在最大程度上防止了流量的流失 。
农村的火炕上一般都配有高约一尺的炕桌,睡觉的被子叠好后摞在墙角,俗称“被垛” 。炕桌可以用来看书学习,也可用来喝酒吃饭 。特别是对于吃饭这件事,炕桌的等级远高于厨房的饭桌 。平日里自己人吃饭基本是不上炕的,唯有在特殊的日子里,或是有贵客临门,才会请到炕上就餐 。实际上农村人自身并不觉得这意味着什么,这些下意识动作的背后其实体现的是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潜移默化的影子 。在80年代的农村,与火炕配套的一般是窗户 。窗户的最底层是一溜窗台,上面一般横向排列着4块正方形的玻璃,一个房间的采光全依赖于此 。玻璃上方是木制的窗棂,窗棂到顶,上面糊纸 。到了正月,将窗花对称贴在屋内的窗棂上,顿时过年的气氛就散发了出来 。晚上烧炕完毕,一家老小围坐在炕桌旁,屋内是热气腾腾的美食与欢声笑语,隔着五颜六色的窗花,穿过明亮的玻璃,屋外则大雪漫天,寒风凌烈 。这样的气氛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永远不能体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