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室里的信任与背叛 感情心理咨询室( 三 )


与家人之间难以处理的关系 , 待业的迷茫 , 唐玉的这些感受和行为背后 , 埋着最隐秘的秘密和最羞耻的念头 。分享给咨询师 , 在专业的分析和引导下到成长经历中寻找线索 , 这是个艰难的过程 , 有点像是解剖自己 。
这时来访者往往会出现“移情” , 预示着咨询师对来访者而言正作为一个依恋对象 。在精神分析疗法中 , “移情”通常是来访者的内心映射 , 心理咨询师史秀雄解释 , 咨询师要做的是帮来访者更好地了解自己 , 通过分析原因 , 探寻和修复过去的伤痛 , 从而治愈来访者 。
但在咨访关系这类权力机制特殊的关系中 , 边界混乱和滥用权力 , 都会造成对来访者的伤害 。北师大心理学院教授侯志瑾曾发表论文阐述:“如果发展了亲密关系 , 通常是咨询师没有很好把握专业的边界 。咨询师也是普通的人 , 也会有种种需要 , 于是在咨询关系里进行满足 , 某种程度上可谓近水楼台了 , 但这是滥用了咨询关系 。”
当唐玉查到《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里关于咨询室里不可以恋爱的规定时 , 她开始感到不安 , 多次问常凤茹:“你这样操作是正确的吗?” “你觉得我们现在究竟是什么关系?” 有几次唐玉生气说不要咨询了 , 常凤茹都会笃定地看着她 , “我知道你一定会来 , 因为你受不了不见我 。”

心理咨询室里的信任与背叛 感情心理咨询室


资料图 , 源自视觉中国 。
她还写了一篇文章发给唐玉 , 第一句话就是——“如果第一眼就爱上你的来访(者) , 那对咨询师来说是什么?” 文章标题是「对来访情欲反移情的几点探讨」 , 常凤茹记录了自己的感情变化过程 , 认为“这是一份相爱的关系在治愈来访(者)” 。而在唐玉看来 , 这是对“我爱你”的深层表白 。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 , “移情”是来访者的责任 , 甚至连来访者自己也这么认为 。留美博士生王顾芹曾深陷于此 , 对自己的咨询师终日牵念 。而咨询师对她的评价是——“你是偷懒的、狡猾的、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想不劳而获的” 。
这让王顾芹对自己十分失望 , 咨询过程中积极地检讨和反省 , “每次都像一个勤奋刻苦的学生 , 汇报自我觉察的心得 , 渴望着肯定、好评甚至安抚 。” 有几次她的讨好让咨询师很欣慰 , 对方回应说 , “你其实还是会顺从的” 。
这位咨询师在自己的公号里自称“上师” , 且“接受来访者的供养” 。他还公开发表过与来访者产生了亲密关系的文章 , 但评论区的留言不是声讨而是赞赏 , 赞赏他的坦荡 。陷入这种不对等关系的来访者往往难自知 , 更难的是自证:如何证明自己具备正常的判断力?
“因为一开始大家就把你当精神病人看 。” 王顾芹说 。尤其当她把事情公开到网上 , 帖子优先吸引的就是来“练手”的咨询师 , 给她贴上各种诊断偏执分裂、全能感、表演型人格……
作为深陷心理疾病的患者 , 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 , 意味着要遭受各种评判 。2019年4月 , 唐玉把自己的故事发到社交平台 , 不少人质疑截图的真伪 , 说整件事情是假的 , 也有各种诊断标签贴上来 。唐玉硬憋着不回应 , “如果绷不住跟他们对骂 , 这些内容立刻就会被拎出来 , 然后说你看这个人果然有病 。” 那个月 , 她一直在书房打地铺 , “只有书房能给我安全感” 。
心理咨询室里的信任与背叛 感情心理咨询室


为了了解和证明是否受到“剥削” , 来访者们往往阅读大量心理学书籍 。图为三位来访者的书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