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同情一词词义演变及其发展 同情是什么意思( 二 )


第三释义则是“同心志者” , 大约可以看成志同道合的人 。譬如《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 , 同好相留 , 同情相成 , 同欲相趋 。” , 还有《西轩月夜有怀南洲却寄》诗:“此怀匪冥漠 , 持取问同情 。”这里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 , 此处的释义可以看做是一个名词释义 。但是“同情”的后面没有加“者” , 如果是“同情者”译作志同道合的人 , 是非常好理解的 , 但这里却直接用“同情”代指 , 是个比较独特的用法 , 可以再细细研究 。另一点就是《史记》成书于西汉 , 但《词典》中对于同心志者这一释义所援引的另一例证《西轩月夜有怀南洲却寄》却是一首曹寅的诗 , 也就是说此诗成于清朝 。这其中的时间跨度可以说是十分大的 。这是不是反应出“同心志者”这个释义在很长的一个时限范围内都作为“同情”的一个固定用法去使用?如果是的话 , “同心志者”作为“同心”的名词化用法 , 并且《汉书》的成书年代要早于《后汉书》 , 是不是可以推测上一条释义其实也是一个惯用法(而不是我所猜测的《后汉书》作者的特殊习惯)?

浅析同情一词词义演变及其发展 同情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 , “同”与“情”之间的粘着性似乎相比前两条释义变强了 , 它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同”“情”两个自由语素之间的词义组合 , 而形成了一个自己的独特意义 。这也是我要把“同心”和“同心志者”这两个释义拆解开来说的原因 。
“同情”的第四条释义其实和上一条释义有一些相似 , 是指同伙、同谋 。显然 , 目前来说“情”并没有共事者 , 一起做事的人之类的含义 , 所以被解释为同伙、同谋的“同情”的已经不单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复合词汇 , 如果上一条“同心志者”我们尚且可以看做是同心、一心的名词化现象 , 同伙、同谋却也无法在“同情”中被拆解来说了 。在这个释义中“同情”已经成了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 。
援引宋苏轼《乞医疗病囚状》:“若死者稍众 , 则所差衙前、曹司、医人 , 与狱子同情 , 使囚诈称疾病 , 以张人数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崔相国虽被贼掠 , 皆我开门迎贼所致 , 执作同情 , 何辞以辩?”;《元典章·刑部十六·违枉》:“潘四三、胡万一到官供指……与雷正俚同情于邓德四睡处 , 堂上灵前将本人杀死是实 。”
浅析同情一词词义演变及其发展 同情是什么意思


在宋、金、元不同时期的史料中都可以找到这一用法的语料 , 说明同伙、同僚这个释义在中古时期应该不算是一个非常生僻的、较为常用的用法 , 且沿用时间也比较长 。
《词典》所给出的第五点释义是“犹常情” , 这个不好理解 , 其实从引用语料来看(明刘基《鱼乐轩记》:“夫恶忧患而乐无害 , 凡物之同情也 。”;明何景明《上杨邃庵书》:“夫徇同情 , 则独行见遗;实多口 , 则廉节被黜 , 何也?独行者 , 同情之所缪;而廉节者 , 众口之所黜也 。”大概就是常情 , 即寻常的情况 。这个用法比较特殊 , 引证的语料也都为明朝语料 , 也许是当时语境下的一种用法 , 但是没有被沿袭下来 , 现在也没有继续使用 , 如果深入研究则需要更多的语料佐证 , 不再展开说明 。
最后则是同情在现当代最常用的释义:对于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 , 或对别人的行动表示理解、赞同 。
这是现代人最常接触的用法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同情也是这一释义 。
它同时有名词义和动词义 , 譬如说“我对某某的际遇充满了同情”或“我非常同情某某的遭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