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同情”一词词义演变及其发展文|王颢凝
导语:选取“同情”一词作为研究对象原因有三:一则是“同情”在现代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不低 , 可以说是一个相对高频的词汇;二则是该词汇产生时间较早 , 并一直使用至今;三则是“同情”一词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多样化的词义 。综上原因 , 从语言学的层面来看 , “同情”一词是具有研究价值的 。
同情词义历史演变
首先从时间线上梳理 , 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举例部分的收录来看 , “同情”一词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 , 并在汉朝一直到明清的诸多文字史料中都有记载 , 时至今日仍然在使用 。
汉语词汇的变化主要分为三种: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失和词汇词义的演变 。从这一角度说 , “同情”既非产生年代距今较近的新词 , 也非从前使用而现在已经不再使用的旧词 , 因此它的研究价值主要在于词义的演变 。
从头说起 , 《韩非子·杨权》中首次出现“同情”一词 。这句话是“参名异事 , 通一同情 。” 。这一条语录被收录的释义是同一性质 , 实质相同 。
这里需要有一个概念的明确 , 即出现在《韩非子》中的“同情”一词 , 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还是一个由“同”、“情”二字(两个自由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在后面几条释义的研究中 , 这一点依然是很重要的 , 它与词义的演化息息相关 。
在“参名异事 , 通一同情 。”(《韩非子·杨权》)一句中 , “同情”被译作同一性质 , 显然它是由“同”的某一意义与“情”的某一意义复合而成 。
同情基本释义
“同”的基本释义有四:一是一样 , 没有差异;二是共 , 在一起(从事);三是和 , 跟;四则作为姓氏 。“情”的基本释义有五:一指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 ,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感情/情感;二则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况及有关的事物 , 即我们通常所指的爱情(在新修订的《新华字典》中爱情的释义似乎已经取消限定词“异性” , 也就是不仅仅指“男女相爱”了);三指对异性的欲望 , 即情欲;四指私意 , 这一点比较不好理解 , 举一个例子就是生活中经常会使用的“看在某某人的情面上云云”或“让某某人去说说情云云”;五指状况 , 情况 。
同情释义历史例证
因此“通一同情”中的“同情”应是“同”的相同、同样之意与情的状况之意复合而成 , 释为同一性质 。
“同情”的第二条释义为同心、一心(在《汉语大词典》中 , 同心、一心与同心者之意被列为一条 , 在这里我分开来说) 。
这里有两条例证 。《后汉书·刘瑜公孙瓒等传论》:“……同情共力 , 纠人完聚……”与《后汉书·马援传》:“四海已定 , 兆民同情 。”
《后汉书》为南朝宋范晔所著 , 可以见得这一时期也有这种“同”“情”连用的语言用法 。不过在《后汉书》的这两个例证中 , “同”和“情”似乎粘着性也不是很大 , 同心的词义仍然由“同”与“情”分别的意义复合而成 , 没有成为一个固定用法 。并且《汉语大词典》在这一释义下援引的两条语料都出自《后汉书》 , 也许这是作者范晔的一个个人语言习惯 , 在当时时代中不一定具有普适性 。“同情”作为同心之意具体是不是一个当时较为普遍的惯用释义 , 还需要结合更多的语料去看 。
推荐阅读
- 老冒一词是什么意思
- 长春一对新人与婚庆公司各执一词 长春市婚庆公司
- 浅析黛玉性格中的几个特点 黛玉的性格特点
- 浅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特征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测试
- 浅析基层检察院政治思想工作 工作政治思想表现
- 古代的火箭长什么样
- 社会历史的本质是什么
- 可清平乐一词所谓何意呢 清平乐是什么意思
- 衡水由来
- 聊城的由来,聊城市东昌府区侯营镇下马张村的“下马张”一词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