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骏集团回归核心一二线|年报观察 | 约人民币

中骏集团回归核心一二线|年报观察 | 约人民币

观点网3月31日,中骏集团召开了2021年业绩发布会,出席的管理层包括主席兼执行政裁黄朝阳、执行董事兼执行总裁黄攸权、执行董事兼副总裁黄伦、财务总监兼公司秘书李少波及方隅行政总裁陈坚。
根据3月30日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公告,中骏集团2021年全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045.31亿元,其中包括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的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419.88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747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的合同销售面积约259万平方米,按年分别上升约2.9%及1.4%。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骏集团土地储备总规划建筑面积约3823万平方米,应占土地储备总规划建筑面积约2724万平方米,分布于63个城市。年内新增25个项目,分布在18个城市,新增地上建筑面积约650万平方米,总土地成本约人民币346.75亿元,应占土地成本为人民币230.35亿元,平均土地成本约每平方米人民币5331元。
同时,中骏集团2021年连同其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共超过150个项目处于在售状态,分布在61个城市,主要集中在二三及四线城市。其中,37个为本年度所推出的新项目。
面对地产行业新的周期,据投资者透露,黄朝阳在会上反复强调:“过去的无序的粗放性的房地产住宅开发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一个公司没有新的战略思考,没有构建一定的差异化能力,我觉得有很大的问题。”
今年,中骏仍旧坚持“差异化”是集团面对下行时期的努力方向,“一体两翼”是中骏为未来发展建筑的“护城河”。
权益回归
今年中骏的主题,依旧是回归一二线城市和权益比例提升。从去年的拿地节奏,可以看出中骏越来越倾向于集约的经营道路。
2021年合同销售金额按城市的级别来计算,一线二线城市占比大约66%。三线及四线城市占比34%。其中,海峡经济圈占38%,长三角经济圈占30%,中西部地区占15%,环渤海经济圈占10%,粤港澳大湾区占7%。
按面积来计算,49%来自于一二线城市,其中长三角经济圈以及海西经济圈分别占28%,中西部地区占26%,环渤海经济圈占10%,粤港澳大湾区占8%。
2021年物业销售收入从城市分布来看,厦门贡献最大,占25%。其次是苏州,占10%。从区域分布来看,海峡西岸及长三角贡献最大,分别占43%,36%。从城市级别来看,一二线城市占比52%,三四线城市占比48%。
据投资者转述,黄朝阳表示,虽然房地产行业面临了许多变动,但是“竞争格局不会改变”,大部分头部企业会更加专注于效益更好的一二线城市。经历过都是回归一线和核心二线,“中骏的思考,未来肯定回归一线跟核心二线”。
可以看到,中骏集团毛利由2020年约人民币78.63亿增加约3.9%至2021年约人民币81.73亿;毛利率则由2020年约24.1%下降至2021年约21.7%。将业务回归于周转节奏更快的一二线城市,似乎是中骏保证毛利率的一种选择。
受这一思路影响,中骏集团从2020年就开始调整公司架构,从15家城市公司到11家城市公司,再到去年上半年第一季度从11家城市公司收缩到6家城市公司;今年,中骏进一步把大湾区跟海西合并,成立一个南方区域公司,现存五家区域公司。
除此之外,在去年中报发布时,黄朝阳就在业绩会上强调,今年中骏将会注重权益比例的提升,这一方针在7个月后的年度业绩会上也贯穿始终。
黄朝阳表示:“中骏的销售已经超过1000亿了,但是权益比例并不是很高,未来会更注重于权益,金额会逐步上升,控制在10%、20%的增长。”
在会上,中骏集团提到,2021年合同销售金额增长3%到人民币1045亿元,权益比例增加到66%,土地的权益比例进一步提升到7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