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都说济南“住南不住北,住东不住西”,这是为什么?

滨江|都说济南“住南不住北,住东不住西”,这是为什么?

文章图片

滨江|都说济南“住南不住北,住东不住西”,这是为什么?

文章图片



【滨江|都说济南“住南不住北,住东不住西”,这是为什么?】有人问老K , 济南有句老话 , “住南不住北 , 住东不住西” , 这句话怎么理解?下面 , 作为一个济南人 , 老K就来跟大家拉一拉 。 当然 , 也只是老K的一家之言 , 不一定就准确 。
我最早听到这句话的时候 , 大概是二十多年前 , 济南商品房刚开始兴起的时候 。 其实那时候 , 商品房还不是主流 , 相当一部分济南市民住的还是单位宿舍 。 当然 , 还有大量的平房 , 那时候还没有改造 。
先说说“住南不住北” 。
大家都知道 , 济南地势南高北低 。 一下大雨 , 一些地势低的地方经常就淹了 。 南边地势高 , 就不怕这一点 。 早些年的时候 , 经十路以南还有大片的庄稼地 , 但山多环境好 , 也不怕下雨积水 , 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就看中了这一点 , 开始在经十路以南盖宿舍 。 直到本世纪初 , 在经十路往南 , 十六里河以北 , 英雄山路和舜耕路之间 , 以及千佛山周边 , 形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宿舍聚集区(后来阳光新路附近也加了进来) , 配套也很快跟上了 。 另外呢 , 在环山路、旅游路这些山沟沟里 , 形成了一些较早的高端商品房 , 也就是济南较早的富人区 。 这就是所谓的“南” 。

而“北”呢 , 大概就是指铁路以北 , 一直到黄河的大片区域 , 以小清河附近为代表 。 这些地方早年间聚集了大量工厂、物流 , 还有很多很多城中村 , 长期发展比较滞后 。 在小清河治理之前 , 不少地方还是给人一种“脏乱差”的印象 。 当然 , 小清河治理之后 , 面貌就好多了 。 主要还是低洼造成的 , 铁路以北经常一下雨就淹 , 特别是铁路桥下边 , 哪个没淹过 。

可以看出 , 所谓“住南不住北” , 其根本原因 , 还是居住环境造成的 。
再说说“住东不住西” 。
其实济南比较早的“大学城” , 可以说是从解放桥到甸柳庄 , 从洪家楼到燕子山这一带 , 特别是文化东路附近 , 大学校园比较多 。 因此呢 , 这附近就住了很多高校教职工 。 再加上一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也盖了很多宿舍在这里 , 配套、教育资源也很快跟上了 , 规划也相对规整一些 。 可以说 , 这里大概是济南教育资源最丰富的一片区域 , 也是济南“学区房”最集中的一片区域 。

再说西边 , 那些年从十二马路往西 , 一直到段店、张庄附近 , 也是济南城中村比较集中的区域 。 而且这里火车道特别多 , 铁路附属设施也特别多 , 更别提还有好多部队了 。 那时候西边道路条件也不太好 , 北边好歹还有济泺路、北园大街、堤口路这些条件不错的主干道 , 西边道路条件还不如北边 。 不过现在好多了 , 经十路、二环西路、张庄路、刘长山路 , 都是很好的条件 。

所以咱们可以看得出 , 所谓“住南不住北 , 住东不住西” , 基本上局限在二环以内 , 反映的是济南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居住条件 。 如今济南城市框架拓展的范围远远超过了二环 , 新城的居住条件跟当年有了很大不同 , 再拿“住南不住北 , 住东不住西”来说事 , 就不太合适了 。
对于这句话 , 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