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发明钟的人是怎么知道几点的

【第一个发明钟的人是怎么知道几点的】谢请 , 小编认为在现在我们看时间很方便 , 可以看手表 , 也可以看手机 , 古代人没有这些智能的东西 , 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妙招 。
普通人而言看太阳就好了 , 一开始人们都是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的 , 都是看太阳来判断时间点的 。其他的比如点香 , 就像电视里经常说的一炷香的时间 , 在古代一炷香大概就是两刻钟 , 而且非常容易操作 , 并且便宜 , 所以他们经常用这种方式简单计算时间 。
后来人们发明了一种时间仪器—日晷 , 这个东西是利用太阳投射在地上的影子来作测定和划分时间的 , 就是用一个圆圆的石头 , 并且上面划分好了时间刻度 , 在石头的中间立一条棍子 , 太阳照在木棍上 , 木棍的影子在哪个刻度上 , 就是几点了 。从出土文物来看 , 汉以前已使用日晷 , 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 , 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 。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 , 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 , 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 , 就可以指示时辰 。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 。
还有一个东西叫做圭表 , 这个东西的原理也是依靠太阳的影子来判断时间的 , 是把一根杆子立在地上 , 在正午的时候测量它的影子的长度 , 以此来判断时间和节气 。
还有一种就是“漏刻” , 漏 , 是指漏壶;刻 , 是指刻箭 。箭 , 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 。漏刻是以壶盛水 , 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 , 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 。作为计时器 , 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 。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 。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 , 共滴长门一夜长 。”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 , 漏断人初静 。”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 , 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
还有一个特别有名的东西也可以用来判断时间 , 那就是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浑天仪 。是由浑仪和浑象两部分组成 , 前者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 , 后者是用来演示天象的 。其实就是利用齿轮和水力带动浑象绕轴旋转 , 这样浑象每转一圈就相当于天体自转一圈 , 也就是一天过去了 , 而浑仪则有日和月两个环 , 同样使用水力转动浑象 , 浑象每转一周 , 日环就会转1/365周 , 也就是说等日环转了一周也就是一年 , 这样不仅可以判断一天是否结束了 , 还可以判断一年是否结束了 。可以说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博大精深 , 简直是太佩服古人了 。
1090年 , 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 , 能报时打钟 , 它的结构已近似于现代钟表的结构 , 可称为钟表的鼻祖 。每天仅有一秒的误差 。而且 , 它有擒纵器 , 正是擒纵器工作时能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 。
不过这类计时器尚不能算是独立的计时器 , 还是天文仪器与计时仪器的混合体 , 至十四世纪六十年代 , 我国的机械计时器已脱离了天文仪器而独立 , 不但具有传动系统-齿轮系 , 而且还有擒纵器 , 如果再进一步 , 就可能出现完全现代意义上的钟表 。但遗憾的是 , 功亏一篑 , 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 , 最终机械钟表还是从西方引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