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习俗:北吃饺子南吃葱( 二 )


这一天 , 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 。 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 , 舂得韧韧的 , 黏黏的 , 揪成乒乓球大小 , 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 , 磨得细细的 , 与白糖拌在一起 。 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 , 摆放在大海碗里 。 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 , 就像拨浪鼓 , 所以也叫“拨浪糍” 。 做好“交冬糍” , 得敬一敬土地神 , 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 , 入冬腿带风 。 ”一立冬 , 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 , 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 , 减少疾病的发生 。 按老人的讲法 , 葱性温味辛 , 能发散让人出汗 , 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 , 阳气运行便通畅了 , 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 。 南京人还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盘 , 大葱再辣嘴中盘”这句老话挂在嘴边 , 为了入冬后的健康 , 南京人此时也学着北方人吃起了生葱 。
不过南京人毕竟是南方人 , 吃起生葱远没有北方人那样豪爽潇洒 , 但也不失勇敢和睿智 。 只要一到立冬时节 , 家里的餐桌上就多了个小碟子 , 平时里面只留有香醋什么的 , 可一到开餐前主妇们就会添上绿白相间的剁碎的葱末 , 再滴上诱人的香油 。 再有烧肉、烧鱼装盘后不忘特意撒满一层南京特有的香葱 , 要想吃鱼或肉那鲜葱花就一并下肚子了 , 既吃了美食 , 青白玉般的葱儿又送来冬季里的健康 。
立冬食蔗齿不痛
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 , 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 。 上述不论南瓜糯米 , 还是羊肉大葱 , 在传统养生学中都属于温热的食物 。 在汕头 , 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 。 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 。
在台湾 , 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 。 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 羊肉性温热 , 常吃容易上火 , 中医讲究“热则寒之”的食疗方法 。 因此 , 吃羊肉时要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 , 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 。 凉性蔬菜一般有冬瓜、丝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莲藕、茭白、笋、菜心等;而红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
在福建的潮汕地区 , 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 。 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 , 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 , 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 , 吃了不上火 , 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 , 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
以前在当地乡下还有劈蔗的游戏活动 。 参加者手握一根完整的甘蔗 , 把蔗节上的芽和气根削去 , 然后站到板凳上 , 左手按住蔗秆 , 使其稳立在地上;右手拿着刀 , 刀背朝着尾稍 , 听到一声:“一、二、三、开始——”的号令后 , 迅速把刀口翻转过来 , 疾速朝蔗秆中心直劈下去 。 只见刀光一闪 , 势同破竹 , 转眼一根甘蔗直刷刷地被劈为两片 , 先完成者为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