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六月初六什么节,黄母娘娘晒衣日是不是6月初6

1、黄母娘娘晒衣日是不是6月初6不是,农历六月初六,在中国民间被称为天贶节、翻经节、姑姑节 。天贶意为赐赠,天贶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 。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 , 遂定是天为天贶节 , 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
习俗:
农历六月初六潮汕这边有鬼挑西瓜这个习俗,也有“过桥” , “过桥”仪式举行于六月初五晚十一时左右一直祭奠至交过子夜,即初六 。
意思就是说:如果哪家有长辈去世一百天后,遇上了六月初六就要祭拜,而不到一百天或六月过后的就要明年的六月初六祭拜,就在初五晚上十一点后开始拜,一定要拜一个切两半的西瓜,还有其他一些东西 。
而在初五这天傍晚开始每家每户的门窗上都会插上桃枝,然后晚一点就紧闭门户,不敢上街串门 , 怕初鬼抓去挑西瓜,所以在我们这六月初五晚,外面就会比平时安静了特别多 。

潮汕六月初六什么节,黄母娘娘晒衣日是不是6月初6


2、潮州民间六月初六有什么传说、习俗?身为潮州人想了解下你该不会是因为看到以下这个故事才来提问的吧 。这个故事我起先在网上看到 , 半信半疑 , 以为是网民编的 。但跟奶奶说后奶奶说的确有这个传说,所以这个故事可能是真的 。
潮汕传说"鬼担西瓜"
农历六月六,潮汕传说是"鬼担西瓜"日子,家家户户门窗插遍用于避鬼辟邪的桃枝柳枝,并早早归家闭户,提前入睡,一派恐怖的气氛弥漫在夜空中.
现在气氛少多了,但传统作法依然如故,说明该民俗对潮人的影响之深及久远.
其实,这里有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卖西瓜的汉子,居住在现在的虎头过去某村落,心地善良,所以生意特别好做.
每年夏天,西瓜郎的瓜都进得很多,都推车到湘子桥头处卖,每夜卖完全部瓜的时候已是相当于大约现在的十一点啦.
却说这年的农历六月初一,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夜.
卖完了瓜又是深夜,这一晚的星星显得少了,路就显得比往常黑了.西瓜郎又推着空车摸黑回家.
虎头,是必经之地,这里坡度较大,野草茂盛,在夜的黑暗中尤其让人惊心动魄.
这夜,西瓜郎哼着小调过了虎头.
忽然,路边好象站着个白衣人!
西瓜郎头皮一阵发麻,赶紧抓起了西瓜刀,以防是贼人来夜劫呢.
哪知耳边响起的是女子银铃般的声音:大哥不必惊慌,小女子不是贼人.
西瓜郎定睛一看,原来是个身穿白色衣裙的标致小女子,脸也有点白,但好看,微笑着站在路旁的草中.
西瓜郎就说:这么晚了,你怎还在这里呀?
女子说:我在附近的亲戚家做客,太晚了,刚好大哥路过,不知道能不能送小女子归家呢?
一问她的乡里,却比西瓜郎的还远.
但西瓜郎是个好心人,就说:好吧,你坐我的西瓜车,我推你回家吧.
夜更黑了,星更少了.
到了进入女子乡里的小路时,女子就说:这里停就好,我自己走回家,免得家人怀疑我不正经啊.
西瓜郎就放下白衣女子,自己才往回赶着夜路回家.
第二天,六月初二.
又是同样时候,西瓜郎又推着空车回家.
又到了虎头.正要经过时,西瓜郎又觉眼前白影响动!
又是那女子的声音:大哥好.
言谈间,女子告诉西瓜郎,她的亲戚是一个孤老太婆,最近身体不好,所以都要天天来服侍老人家到这么晚.
于是,好心的西瓜郎又推着女子回家.
仍旧到了村头,女子就让他放下自己,走进夜幕中.
第三天,六月初三.
这一夜,星星多了点,照着虎头的夜路.
西瓜郎又经过虎头,但奇怪,怎不见女子来呢?
西瓜郎心地很好,心想今晚她可能比较忙吧,如果自己走了,她回家无伴等下碰到坏人怎么办呢?
西瓜郎就停下来,坐在自己的空车上等着.
夜风很大,不凉.但很久,女子都没有出现.
夜更黑了.
西瓜郎心想,莫非她今晚不回家了么?
于是,只好自己赶路回家.
第四天,六月初四.
这夜最黑了,连一点星光都没有.
同样的时间,西瓜郎又经过了虎头.
忽然,路边传来了哭声.白影又出现了.
西瓜郎仔细一看,原来是那个女子,还是白衣白裙在风中飘荡.
但她今晚怎在哭呢?西瓜郎于是上前安慰询问.
女子就哭哭啼啼地说出了自己的事情.
原来,女子母亲早丧,父亲又娶进了一个后母,但后母生了个小男孩后就对她很不好,后来几乎天天打骂她,父亲是老实人又是怕老婆的,所以她生活过得很苦.
而在昨晚,后母不让她出门,说是有媒婆来提亲.
亲事是隔乡的一名富翁儿子,但富翁之子是个白痴的,所以女子得知后怎么也不同意.但后母一心想攀高枝爱富贵,又收了媒婆的彩钱,就答应了下来.见女子不肯,就打骂她、虐待她.
所以,女子恳求西瓜郎,千万帮她忙,带她暂时逃开吧.
经不住女子的哀求,心太软的西瓜郎只好将她带回自己的家.
西瓜郎是个单身汉,但也本分,将女子安顿在自己的屋里, 自己倒睡在窄小的厨房里.
一夕无话,秋毫无犯.
第五天,六月初五.
女子又宿在西瓜郎家.
这天夜里,西瓜郎刚翻了下身,却见眼前白影一闪.
眼前竟站着那个女子!
西瓜郎连忙说:你怎不睡,出来厨房干啥呀?
女子就哭了:
大哥,你是好人,经过这几天的事情,我知你是个好人.求你好人做到底吧!
西瓜郎这几天的相处,人非草木,却已生出了一份情,便忙说:我帮啊!
只见女子一下跪在地上,惊得西瓜郎忙乱地拉她.
女子说:小女子和大哥既已同处一室两夜了,再清白也是难以向人家交代了,但小女子不愿嫁给那个白痴,大哥也是个本分的生意人,如不嫌弃,小女子愿以身相许!
经过一夜的思考,西瓜郎也是有感情的,就约定明天一早就去女子家求亲.
女子就说:那我先回家等你来提亲吧,这样才符合礼法.
于是,天未亮时,女子就含泪告别西瓜郎,走了出去.
天全亮了,正是六月初六日.
西瓜郎换了新衣,带上了求亲的薄礼,按照约定和女子提供的地址,赶到了那个乡里.
那是一间小小的房屋.
西瓜郎敲了门,一个中年汉子开了门.西瓜郎就问女子的名字,中年汉子说:正是,什么事进来说吧.
叙茶过后,西瓜郎已知男的是女子的父亲.就跪了下去,托上礼物,说出了求亲的事.
"当"一声,女子父亲手中的茶杯落地!
父亲的眼泪直流.
"太晚了,太晚了",老父亲眼泪纵横!
西瓜郎大吃一惊,问:太晚?她在哪里?
"你随我来吧"
来到了村头的一片荒地,西瓜郎一眼认出正是每夜女子下车走回的地方.
老父亲指着不远一个坟墓:你自己看吧!
西瓜郎这一惊非同小可,扑上前一看碑文:爱女某某某之墓!
天哪!!!!!!
怎女子就死了呢?
父亲说:都是她后母逼婚死的,我永远记得,她走的时候是上年的六月初六!!!!
什么?上年的?
西瓜郎一下呆住了!!!!
当夜,遵守约定的西瓜郎就在虎头遇见女子的地方,找了一棵树上吊了.
因为他很守爱的约定,就决心以一死去追随"妻子",用生命来捍卫了自己的爱情誓言.
后来,人们很感动这段只有六天的人鬼恋,也对西瓜郎的坚贞很是敬佩.
为永远纪念他及这段爱情,该两村的人一起约定将六月初六定为村的民俗节日,并在初五夜组织人们担着西瓜排队出来巡夜,以此纪念有情有义的西瓜郎.
后来,就变成了说是鬼担西瓜的恐怖民俗传说了.
该民俗并迅速在整个潮汕乃至粤东流行开去并一直保留至今.
还有 , 据我听说的 , 那天晚上不能吃西瓜,最好是不要把西瓜放在家里 。如果
在家里看到一团烟雾的话,要立马把它扇散开掉,因为那团烟雾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鬼 。还有 , 那天晚上可能会有鬼敲门,就是听到有“人”敲门 , 开门了却看不见“人”,因为鬼是人眼看不见的,除非你是阴阳眼 。
要想了解深入的话可以去问一些见多识广的老人 。
很为你对作为潮州人想深入了解潮州文化感到高兴!
6月初6死担鬼西瓜,是潮汕地区的传统习俗,
习俗是指在在过去一年中的死都在这一天都要向地府进贡西瓜消暑 , 所以家属要在这一天向死都祭祀西瓜,然后死都会在子夜挑西瓜进地府 。
但因为挑西瓜是种苦力 , 所以民间传说如果在这个时候碰到行人 , 会被捉去代替苦力 , 替死者挑西瓜进地府,会获得一份报酬哦(当然是纸币) 。所以这天晚上人们都不愿出门,害怕被捉去挑西瓜 。
在潮汕,农历六月六,出嫁的女儿最好不要回自已的娘家 。因为这样对娘家不利,最好忌避一下 。
潮汕六月初六什么节,黄母娘娘晒衣日是不是6月初6


3、6月初6的姑姑节有什么习俗吗?六月六,请姑姑 。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 。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 , 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 。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 。就这样狐偃慢慢地骄傲起来 。时间一长 , 人们对他不满了 。但狐偃权高势重,人们都对他敢怒不敢言 。
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 。他对狐偃的作为很反感,就直言相劝 。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亲家 。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 。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 , 决心为父报仇 。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 。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寿筵,杀狐偃 , 报父仇 。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 。问她:"像我岳父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顺口答道:"连你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他丈夫就把计划说出来 。他妻子听了,脸一红一白,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
从此以后 , 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她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 。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 , 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 。她最后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诉母亲丈夫的计划 。母亲大惊,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 。
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 , 知道机密败露 , 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 。
六月初六一早 , 狐偃亲自来到亲家府上,狐偃见了女婿就像没事一样 , 翁婿二人并马回相府去了 。那年拜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 。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 。女儿救父危机,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 。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从此以后 , 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 。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 , 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 。这件事情张扬出去,老百姓各个仿效 , 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 。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人们称为"姑姑节" 。
姑姑节的习俗有藏水、晒衣、晒经书、妇女回娘家、人畜洗浴、祈求晴天等 。
回娘家   
有一个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 。有一年晋国遭受灾害 , 孤偃出京城放粮,女婿想乘孤偃过生日之时,为父亲报仇,杀死孤偃 。女儿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准备 。孤偃放粮回城,深知自己办了坏事,悔恨不已 。他不仅不怪女婿,还改正了自己的毛病 。事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 , 孤偃都把女婿、女儿接回家里,合家团聚 。后来传到民间,逐渐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还称为姑姑节 。 
女儿回娘家是经常性的 , 但是什么时候能回,要看夫家能否离开 , 如农忙时节、节日期间,女儿要在丈夫家生活 。而农历六月农闲期间,才为女儿回娘家提供了方便条件,民谚说“六月六,请姑姑” , 因此,妇女回娘家是天贶节的重要内容 。此时,小孩也要跟随母亲去姥姥家,归来时 , 在前额上印有红记 , 作为避邪求福的标记 。
河南妇女回娘家时 , 要包饺子 , 敬祖先 。妇女要在祖坟旁边挖四个坑,每个坑中都放饺子,作为扫墓供品 。另外,甘肃榆中在农历六月六庙会上,求育妇女要跪在太白泉边,从水中捞石,用红布包好,祈求得子 。
潮汕民俗,6月初6这天讲究很特别,有一种女性不能回家
农历六月初六,除了是“姑姑节”外 。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 。(贶 【读音】kuàng )天贶节是道家的称呼,起源较晚 。农历六月初六,淮安民间旧时有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 。相传“六月六晒红绿”之俗起源于唐代 。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印度)取佛经回国,过海时 , 经文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 。开始,皇宫内于此日为皇帝晒龙袍,以后又从宫中传向民间,家家户户都于此日在大门前曝晒衣服 , 以后此举成俗 。此节起源于宋代 。宋真宗赵恒是一个非常迷信的皇帝,有一年六月六,他声称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并要百姓相信他的胡言,乃定这天为天贶节 。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随着时间的推移 , 现在的“天贶节”已失去原来含义,而晒红绿的风俗尚存 。
“六月六,请姑姑” 。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
潮汕六月初六什么节,黄母娘娘晒衣日是不是6月初6


4、鬼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么?鬼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七月十五中元节,人称鬼节 。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重要传统节日“鬼节” , 这大概是因为人们要在七月初一到十五这半月的时间中给先人烧纸钱和祭祀,营造这种人魂对话的气氛,让人们产生了鬼的节日之说 。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在佛教中,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会” 。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 。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 , 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诸侯的事,然后自上而下影响到民间 。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 , 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 。
民俗专家认为,中元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 。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每个人都有父母,基于这种思想和对先人的感情和责任使然,中元节势必也会不断得到延续和传承 。
鬼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鬼节又叫中元节、清明节、七月半、万圣节 。农历六月初六潮汕这边有鬼挑西瓜这个习俗,也有“过桥”,“过桥”仪式举行于六月初五晚十一时左右一直祭奠至交过子夜,即初六日 。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等 。
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又称鬼节,是从何而来?有什么传说故事呢?_好看视频
鬼节的其他组成部分源出中国以外 。中国僧众遵循的行事安排 , 大多出自印度,其中也包含七月十五日特别的庆典 。对僧伽来说 , 这是达到顶峰及放松之日,安居终了,僧人自恣并换新袈裟 。对出家者而言 , 该日带来了禁欲修行后的轻松,亦是新年之始 。这些僧人习俗也构成了鬼节传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中国 , 佛教不是唯一的制度型宗教,道教教团,约与佛教教团同时 , 也开始在七月十五日举行节庆 。
不是是美国的传统节日
潮汕六月初六什么节,黄母娘娘晒衣日是不是6月初6


5、潮汕鬼节是几月几号 潮汕地区的鬼节是什么时候 导读:鬼节一般是在七月十五日,也有不少地方是七月十四日 , 大家过鬼节有各自的习俗,潮汕也是过鬼节的,只不过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 , 那么潮汕鬼节是几月几号?潮汕地区的鬼节是什么时候呢?想知道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
潮汕鬼节是几月几号
一提起鬼节,想必很多人都会第一反应认为指的是七月十五的中元节 , 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但是,如果在潮汕地区提起鬼节 , 都会认为指六月初六——鬼担西瓜 。
在六月初六这一天,如果你来到潮汕,你会发现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门上、阳台上等这些外露的地方都插上了桃枝 。潮汕人们一般会在六月初五晚上之前将桃枝插在窗户上、门上、阳台上等这些外露的地方 , 原因是据说六月初六那天是新鬼担西瓜,插上桃枝,可以避邪 , 不让新鬼误入其他人家里 。
相传,就是前一年的六月初六之后 , 今年六月初五之前去世的人(称之为“新鬼”,指在这一年内去世的),会在六月初六子时(也就是初五晚上11点到初六凌晨1点)过奈何桥 , 在他们过桥之前,他们的家人会在六月初五晚上在他们家祭拜,所以“新鬼”都要回家看看 。家属会在这一天为死者作法事 , 超度死者灵魂 。这称为“过桥” 。举行仪式时,必须备办西瓜、三牲等,然后用米粉蒸制七块两三寸宽、七八寸长的“桥板”和几个“桥墩” , 以及一端宽一端窄的“狗舌”,将这些东西在逝者灵前搭起一座桥,这就是传说中的生死桥——奈何桥了 。桥头置放“狗舌”、瓜果、三牲 , 然后才焚香点烛诵经 。
因此才会有家里有新去世的,就不用插桃枝,以免新鬼进不了家门;没新去世的就都在门窗上插桃枝 , 以免有进错门的 。
潮汕地区的鬼节习俗有哪些
1、恤孤
潮汕民间俗称此节为“七月半”,围绕此日为中心各地各选取不同日子、时间进行形式多样的“恤孤”活动,祭拜的对象是死前没有家属、死后没人奉祀的无主鬼魂之类群体 , 所以叫做“施孤” 。
在潮语土话中,称“施”音为“薛”,比如词汇“闪失”等发音就是如此,因此时至今日,民间称呼“薛孤”的发音词语其实正是指这项祭祀活动 。
2、祭拜祖先
潮俗在中元节,也要祭祀祖先 。潮汕的施孤普渡,不限定在这一天;不过这一日是正日 , 比较隆重 。一般的 , 由善堂或父母会等组织善信备办三牲粿品到义冢埔去修整裸露孤骨和祭拜,隆重者举行盂兰胜会,搭孤棚(祭坛) , 陈列大量三牲粿品、酒饭、纸钱、纸扎衣物,请和尚、道士到来念经、主祭 。祭品除上述食物外,还有衣帽、竹笠等等,甚至还有活猪、活羊和耕牛 。祭拜之后 , 散发实物,或编号散发竹签牌子 , 让观众去抢,这就是所谓抢孤 。
3、做七样棵晶
惠来县中元节要做七样棵晶:新妇仔、荷叶包、三角楼、六角楼、鸡规团、石榴仔和另一件普通果品 。
潮安中元节也制作多种果品,其中有一种叫“鲤鱼果”,用糯米皮包米馅,捏成鲤形状 , 皮为红色,点缀节日的拜祖物品 。
4、拖死鬼
“拖死鬼”即通过神巫请死去的人来对话 。这个神巫通常是妇女,人们用布蒙上她的眼睛,点上香,周围的人念咒,使其入迷 。神巫就成了人鬼对话的媒体,人们可以通过她同死去的人谈话 。当“死鬼”拖完时 , 即念“日落西山是冥昏 , 家家处处人关门,鸡鹅鸟鸭上条了,请阮童姐回家门 。”这样才能使神巫解除昏迷状态,让其清醒复原 。
这种民俗显然是一种迷信活动 , 但民间信者不少 。除了七月,其他月份也有人请神巫“拖死鬼” 。
5、放焰口
在放大焰口时,要派船溯韩江至距城百余里的三河坝,赶在仪式开始前 , 边返航边点燃一只只用大陶钵制成的豆油灯,并把它们放下江里,意在引领八方孤魂野鬼前来受祭 。
当法师高坐祭台之上,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一帮僧众诵念后,便将座边一盘盘面桃子及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 。这种仪式便称为“放焰口” 。“焰口”传说是印度的一种饿鬼的名称 。这种鬼喉头细如针孔 , 常出口喷火焰 。法师诵经是使他们的喉头放开扩大,才能咽得下食物 。
6、游灯
过去,潮安等地中元节此日午后,小孩子忙着赶制鲤鱼灯,他们要模仿上元(元宵)节游灯 , 做一个小小的游乐 。有些人把家中的竹箸,竖上一个鲤鱼粿,再在粿的身上,增插各色彩旗、香枝、蜡烛,点起火来,便算是简单的小鲤鱼灯了 。
不过 , 七月十五给人们认为是“鬼节”,因此这一夜,大人不准孩子在附近游玩至深夜,而且要早点睡觉,这样,在游灯戏乐上,不免披上一层灰色的阴影 。
7、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 。施孤之夜 , 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
于是,孩子们常喜欢悄悄跑到别家门口偷割“稻谷” , 并常因此而引起家长们的`争吵和动武 。清乾隆《普宁县志》载该县中元节“至夜插香列烛于路”、“农民插竹挂纸钱于田中以祈谷” 。七月半正值水稻扬花季节,此俗或许是农民祭稻谷之神,或许是祈鬼灵以助农事 。
8.普渡(施孤)
【潮汕六月初六什么节,黄母娘娘晒衣日是不是6月初6】 潮汕地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有一种称为“普渡”的风俗活动 。普渡,即普渡众生,也叫“施孤” 。施孤,即施舍食物给孤魂饿鬼,也有施舍于孤寡之意 。《海阳县志》记载:“七月赛盂兰会,谓之施孤,又曰普渡” 。由“普渡”及“施孤”的字义理解 , 是一种高尚的人文主义关怀情操 , 跟封建迷信应一分为二看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