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门限控藏:地下油气的新钥匙


油气门限控藏:地下油气的新钥匙



油气是工业的血液 , 是保障国防建设安全的战略物资 。
当中国东部老油区产量不断减少 , 西部油气勘探遇到重大挑战时 , 中国社会发展的压力可想而知 。 中国自1993年就成为石油纯进口国 , 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 。 因此 , 精准高效地探明复杂地质条件下油气资源的意义重大 。
找一个新视角 看清地下油气的藏身之处
油气藏的形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在地下蕴藏数百万年 , 经历怎样的变化才能实现“油足气盛”?庞雄奇提出“油气门限控藏”模式 , 从新的视角揭示和阐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 。
【油气门限控藏:地下油气的新钥匙】油气藏的形成要经历“生排—运聚—成藏”全过程 , 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地质条件的相互作用决定油气“缺失”或“生成”“残留”或“排出”“运移”或“聚集”“保存”或“破坏” 。 庞雄奇教授将这种由“量变”到“质变”对应的临界条件称为“油气门限” , 并发现“油气门限”的时空组合、联合、复合决定着复杂地质条件下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
在中国东北的松辽盆地、东部沿海的渤海湾盆地、西南地区的四川盆地、西北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以及柴达木盆地 , 庞雄奇及其团队对13980个油气藏开展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939组物理模拟和1456次数值模拟 , 发现了10个“油气门限”及其形成条件 , 将它们归为三大类并揭示了控藏机制 。
首先 , 发现了3个运聚门限并揭示了联合控藏机制 。 庞雄奇认识到 , 源岩生烃总量只有在满足了“生排”“运聚”“成藏”过程中的所有损耗后的剩余烃量才能构成有效常规资源 , 借此建立了油气聚散平衡方程并创立了油气运聚门限联合成藏模式 , 修改了长期以来将源岩残留有机质丰度作为有效源岩和常规油气资源潜力正向评价指标的认识错误 。
其次 , 发现了4个分布门限并揭示了组合控藏机制 。 庞雄奇在分析中认识到 , 4个相互独立且必不可缺还能定量表征的功能要素在纵向有序组合决定了成藏层位、在史期有效联合决定了成藏期次、在平面叠加复合决定了成藏范围 , 以此为依据创立了油气分布门限时空组合成藏模式 , 突破了经典理论中油气成藏六要素的认识 , 为叠合盆地油气藏分布的定量预测评价开拓了新途径 。
后来 , 他们又发现了3个油气富集门限并揭示了复合控藏机制 。 庞雄奇认识到近源—优相—低势复合决定着圈闭目标的富油气程度 , 揭示出储层内外毛细管力差超过2倍以上是油气富集的基本前提 , 创立了油气富集门限复合成藏模式 , 实现了有利目标成藏概率、含油气饱和度、探井产能钻前定量预测与评价 , 改变了长期以来主要物探资料解释的局面 , 为降低探井风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
庞雄奇教授在建立“油气门限控藏”理论模式的同时研发了油气资源评价、有利成藏区带预测、钻探目标优选三个系列的新技术 , 已获得16项发明专利授权 , 在国内外26个盆地和地区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
在中国东部盆地系统应用 , 提出将“排烃门限”和“排烃量”作为有效源岩判别标准 , 通过运聚门限控藏模式预测出4个潜在资源领域 , 评价的资源量较传统方法结果提高40%以上 。 通过研究油气分布临界条件 , 揭示了烃源灶、储层相、封盖层、低势区等四个功能要素控油气分布门限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组合、联合、复合关系预测了构造类、断块类、岩性类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 仅在渤海海域盆地就预测出有利成藏区带294个 , 为油田公司在3年内将探井成功率提高20%、新增探明储量14亿吨作出了突出贡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