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发现两个哺乳类新物种


安徽黄山发现两个哺乳类新物种



我国科研人员在安徽省黄山风景区浮溪猴谷发现两个哺乳类新物种 , 经综合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分析后 , 确认均为麝鼩属物种 , 目前 , 已分别命名为“安徽麝鼩”和“黄山小麝鼩”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该项研究成果系安徽省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园林局和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安徽大学三方合作开展的“黄山风景区野生动物观测合作项目” 。 研究成果已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动物分类学报英文版《动物系统学》2019年第4期和2020年第1期上发表 。
研究人员介绍 , 麝鼩为劳亚食虫目鼩鼱科麝鼩属动物 , 该属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 , 大多数物种集中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栖息于森林、平原、丘陵和山地 , 主要以土壤昆虫为食 , 也吃一些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 。 麝鼩形似老鼠 , 体型包含大、中、小3种类型 。 此次黄山景区发现的两种新种均属于中等体型麝鼩 。 研究人员认为 , 安徽麝鼩和黄山小麝鼩两种新种的发现 , 进一步丰富了黄山风景区哺乳类动物尤其是兽类动物的生物多样性 , 填补了景区麝鼩属研究的空白 。
【安徽黄山发现两个哺乳类新物种】据介绍 , 安徽麝鼩眼小耳圆 , 背部皮毛灰棕色偏黑 , 腹部淡于背部 , 尾与皮毛颜色相近 , 尾长仅为头体长的76% , 尾近半裸露 , 近半具稀疏短刚毛 , 靠近尾部皮毛逐渐变短 , 尾尖具突出毛刷状毛束;四肢半裸 , 呈粉色 , 踝关节处着生稀疏短毛 。 头盖骨长而窄 , 额骨第一对门牙发达 , 人字脊较明显 。 黄山小麝鼩头小鼻长 , 须长至耳底 , 眼小耳圆 , 耳壳上有明显的底毛 , 皮毛灰褐色 , 背部稍黑;四肢纤细 , 前后足具五指(趾) , 脚上有小而多肉的隆突 , 指背、趾底粉红色 , 半裸 , 脚踝具稀疏的棕色毛;尾长约头体长的76% , 颜色与皮毛相似 , 几乎裸露 , 具极少量长刚毛 。 头盖骨长而平 , 无颧弓 , 额骨第一对门牙弯曲状、发达 , 人字脊明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