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上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下一句

《登高》是杜甫诗歌创作乃至整个唐诗的巅峰之作,是他“语不惊人死不休”艺术追求的结晶,也是七言律诗炉火纯青的标志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该诗的颔联,可称为“千古一句(联)” 。为什么这么说?茂森与各位朋友一起分析一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上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下一句


一、这一联紧承首联,描绘出凄美壮观的深秋景象,将“万里悲秋”形象化,是前无古人的创举 。
《登高》是杜甫人生暮年之作,却不见沉沉的暮气 。杜甫与家人本欲顺江而下,然后取道襄阳洛阳回到中原 。然而,因为新的战乱,不得不滞留夔州,时间长达近两年 。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杜甫登到夔州最高处 。极目远眺,油然生出“万里悲秋”的感触:往北远望,大巴山、秦岭万山阻隔,不见长安;向东俯瞰,峡江奔腾,一泻千里,一去不返 。此刻肃穆庄严,杜甫百感交集,吟出千古佳作《登高》来 。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上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下一句


《登高》的前两联是写景,描绘登高所见;后两联是抒情议论,书写杜甫人生感慨 。前后两部分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上下两句对仗,句中也有对仗 。杜甫如此刻意加工无非要将“万里悲秋”形象化、具体化:天高云淡,秋风呼啸,清猿哀鸣;江水清泠,岸沙淡白,飞鸟徘徊——一片肃杀凄凉,却不是黯淡,却透着些许活力 。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上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下一句


颔联继续生发此意,多出“无边”“不尽”两个表现无限之意的形容词,其中隐含着空间万里、时间百年的寓意,足见杜甫胸怀之宽广,心灵之深邃 。它们分别修饰的对象是“落木”和“长江”,前者写诗人眼见千山万壑秋景时的视听感觉,秋风鼓荡,木叶离开枝头,簌簌作响,飘零而下,生命的陨落也如此壮观,如此动人;后者写诗人所见长江景象,大江东去,浪涛滚滚,送走了时光,送走了生命,波澜壮阔之中,也让人感受到气势和力量 。这一联服务于整首诗的主题,服务于上下联的内在联系,将“万里悲秋”表现得淋漓尽致 。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上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下一句


二、这一联虽是景语,也是情语,寄寓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宽广而深邃的情怀 。
律诗的章法通常是,前两联以写景为主,为后两联做铺垫 。杜甫总是能在前两联中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登高》中也是如此 。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登高,寄托乡愁,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杜甫却能推而广之,展现自己宽广博大的胸怀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的景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中,也是如此 。“落木”与“长江”两个意象耐人寻味,折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 。落木,既可让人联系到诗人自己,曾经风华正茂、志欲兼济天下,而今却风烛残年、壮志未酬;也可引人联系大唐的国运,曾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令人骄傲自豪,而今却夕阳西下,国运衰颓 。不过,诗人并不因此消沉悲伤不能自拔,而是哀而不伤,有所期待 。你看长江,自西向东,滚滚而来,势不可当,不是带有一种勇往直前、蓬勃向上的力量吗?虽然一个“落”字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意,但是,一个“来”字又增添了继往开来、生生不息的意蕴,让后人读来也略一振作,看到一丝希望,不至过度颓唐悲观 。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上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下一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