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七子后七子记忆口诀,明朝文学史上的“前七子”和“后七子”各指哪些人?

1、明朝文学史上的“前七子”和“后七子”各指哪些人?前七子:
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
后七子:
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2、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答案(初一,初二组),拜托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B 2.C 3.B 4.C 5.A 6.D 7.A 8.C 9.B 10.A 11.A 12.B 13.B 14.B 15.C 16.C 17.D 18.A(古代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 19.C(用阳文印章铃出的印文为朱色,故也称“朱文”;用阳文印章铃出的 印文是红地白字,故也称“白文”) 20.D 二、填空题(20分,每题1分) 21.《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崤之战》 鲁 22.内容 艺术手法 23.遭忧/离愁 24.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25.英俊沉下僚 26.边塞 七绝 27.朱熹 四书集注 28.李贺 琵琶行/霓裳羽衣歌 听颖师弹琴 29.看不见的光阴流逝 景物的色彩变化 30.元稹 张珙 31.前七子 后七子 唐宋派 32.苏轼 后赤壁赋 33.宋 34.20 15 相反 35.上 去 入 36.颜真卿 柳公权 37孟姜女(哭长城) 梁山伯与祝英台 38.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9.陆游 40.沈括 《梦溪笔谈》 三、阅读理解题(30分) (一)(9分) 41.(3分)寄言全盛红颜子 , 应怜半死白头翁 洛阳女子伤感落花 白头老翁遭遇冷落 42.(2分)对比 人生短促,富贵无常 43.花卉盛衰有时,而入生青春不再(1分) 44.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而有感染力 。(3分) (二)(11分) 45.B(“直”,同“值”,价钱 。)(1分) 46.D(前者和“后”连用,表示连接 。后者,表示转折,相当于“却” 。)(1分) 47.C(①②③④都是对的 。⑤不对,戴进放弃制作金银器,是因为他看见别人毁了他的作品 。⑥是错误 的,这种看法正是作者认识上的局限性,是一种迷信说法 。)(1分) 48.耽煌煌喜欢金黄(的外表)(2分) 49.有人嫉妒;画上着了红色;技艺过人(3分) 50.着红色表示做官者 , 做官者垂钓则意为隐居,而隐居者则意为与朝廷不合作,所以忌讳 。(3分) (三)(10分) 51.恰、适、正、当(写出两个即可)(2分) 52.长江以西(1分) 53.失意(1分)一心一意寻找梅谱却未找到(2分)
摆脱,连试题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给你答案阿
3、明朝前七子与后七子前七子 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 。首见于《明史?李梦阳传》 。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 , 世称"前七子" 。七子皆为进士,多负气节 , 对腐败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气不满,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和"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 。其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 。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 , 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 。前七子崛起文坛之后,其复古主张立迅速风行天下,成为文学思想之主流,掀起了一场文学复古运动 。这在明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但他们一些具体的文学见解不尽相同,创作上各呈特色 。李梦阳在复古模拟上坚持主张"刻意古范",句模字拟 , 逼肖前人;诗重气魄,追求雄奇、豪放的风格 。何景明思想较灵活,主张对古人作品要"领会神情"、"不仿形迹",以达到"达岸舍筏"的目的;诗重才情 , 偏向清新一路 。徐祯卿诗论颇多精辟、独到之处,在追随李、何后其诗歌风格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康海、王九思主要成就在散曲、杂剧 , 诗多率直 。边贡、王廷相短诗清新、明快,但总体成就较逊色 。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都有现实意义,但由于过分强调复古,文学的创造性显得不足 , 有的甚至沦为"高处是古人影子耳,其下者已落近代之口" , 给文坛带来新的流弊 后七子 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66)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 。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名称首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 。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 。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 , 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 , 俱无足观","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 , 较前七子更绝对 。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 , 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后七子在文坛上活跃的时间比前七子长 。开始,他们结诗社,首推谢榛为长 , 后以李攀龙为领袖,李死后,王世贞主盟文坛达20几年 。李攀龙复古观点最执固 , 但创作上富于才力,时有雄迈之作 。谢榛的文学主张较开明,重视诗作中的"超悟"、"兴趣",擅长诗歌 , 最富于个性 。王世贞晚年放弃复古,肯定直写性灵,不求藻饰,诗富于才情 , 能达平淡之境 。梁有誉摹拟之病较少,诗有南国情调,谢榛外 , 最富独立性 。宗臣长于散文 , 《报刘一丈书》名动一时 。徐中行爽健苍劲,吴国伦恳切朴实 。后七子的创作总体上不脱对前人的模拟 , 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些人后来表现出某种重视独创和性灵的倾向 。
前后七子
明朝中叶的诗文流派 。前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而以李、何为首,活跃于弘治、正德间 。后七子指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而以李、王为首,活跃于嘉靖、隆庆间 。他们对于诗文的见解大体一致,即强调“文必秦汉 , 诗必盛唐”,主张模拟古人 。对于打击“台阁体”雍容典雅、千篇一律的文风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把诗文写作引上复古道路 , 产生了许多毫无生气的假古董诗文 。他们也写有少数好作品,如李梦阳的《秋望》诗、李攀龙的《挽王中丞》二绝和宗臣的《报刘一丈书》等 。
4、口诀求助,考研有很多死记的东西记不住,重金悬赏 前七子,后七子…没有啥口诀吧 。不过一般睡前或早上醒之后记忆力是 最好的 。你可以趁这段时间记忆一些东西,就是默想,一般效果比较好 。我一般考试临时抱佛脚都是这样干的,心理学也有这方面的科学依据 。呵呵,最好还是脚踏实地吧 。没办法 , 为了考研 。
楼主给个邮箱,我发给你 , 考研政治口诀 。因为有些是口语概括,可能有不符合网页安全要求的词汇,所以不太好直接复制 。
不好意思,开始弄错了 , 现在是已经发了,请查收,希望对你有帮助 。
考试近在咫尺,麻烦给我也发一下吧 。谢谢谢谢谢谢!
since198971@qq.com
政治不用强背吧 稍微结合日常生活理解 考试往上搬就行了 我去年考连书都没看~裸考 44分~
5、“前七子”和“后七子”各指什么?1、前七子后七子 明前七子是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 以李、何为代表; 后七子是嘉靖、隆庆年间的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以李、王为代表 。
2、他们相同的是提倡复古拟古,师唐废宋 。
3、 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 , 近体宗法盛唐,反对充斥文坛的台阁体、八股文、理气诗,主张廓清萎靡不振、陈陈相因的诗风 。
4、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
5、前七子多在政治上敢与权臣、宦官作斗争 。
6、尽管诗文创作成就不等,但均有一些面对现实、揭露黑暗的作品 。
7、 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接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 。
8、而比起前七子,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 。
9、在这一方面,作为后七子复古理论集大成者的王世贞(1526―1590)显得更为突出 。
10、他提出:“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 。
11、”(《艺苑卮言》一)进一步结合才思来谈格调 。
12、他还主张诗与文的创作都要重视“法”的准则,而“法”落实到具体作品的辞采、句法、结构上都有具体的讲究 。
明代诗词方面“前七子”“后七子”:
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 。首见于《明史?李梦阳传》 。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世称"前七子" 。
【前七子后七子记忆口诀,明朝文学史上的“前七子”和“后七子”各指哪些人?】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66)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 。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名称首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 。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