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
腊八节,中国传统节日,俗称“腊八” ,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 。腊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 。“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
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已有与“腊”相关的腊祭的习俗,节期在腊月,具体日期并不固定,该腊祭习俗被后人视作“腊八节”的来源之一 。据西汉戴圣所编的《礼记·郊特牲》辑录,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汉应劭《风俗通义》中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 。
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习俗,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还有一种说法,即“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
因“腊”与“猎”通假,“猎祭”亦为“腊祭” 。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汉代之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 。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 。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 。不过在这天并不喝腊八粥 。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 。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 。
自从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 。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 。也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大家认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所以贫穷人家称它“佛粥” 。
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满足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善男信女需要 。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养佛陀的粥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 。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 。此后民间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至今 。
腊八这天我国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
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
各地腊八粥:
陕西:腊八粥熬好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 。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 。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
推荐阅读
- 亮剑得过哪些奖,对张桐的印象就是《亮剑》的魏和尚吧,他如何成“飞天奖”视帝的呢?
-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白露之后蚊子真不咬人了吗
- 农村老人说,种田要防“铁蛇”咬,咬了会得破伤疯,是要人命的,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 老虎的脑门上为什么有个“王”字
- 当代家长取名爱用“轩,宇,梓,涵,睿,宸”折射怎样文化现象
- 类似于添砖加瓦的成语,“添砖加瓦”的近义词什么?
- 鱼肉怎么做,听说吃鱼可以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那么“鱼”有很多吃法,您会怎么做呢?求推荐菜谱?
- 立秋那天下雨好吗
- 出国留学,什么叫做gap一年
- “知行合一”到底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