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各地楼市优化政策此起彼伏 房地产企业冷暖交织( 二 )


在等待政策驰援的同时,多数房企则通过销售回款、处置资产、寻求债务展期及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积极“自救”。
“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除了全国排名前10强房企外,大部分房企已经变卖了物业资产,以求得生存。如碧桂园服务收购中梁百悦智佳,华润万象生活收购中南服务、禹佳生活。”李东告诉采访人员。
“对于中等房企而言,卖物业资产是‘回血’的最快方式。一般来说,头部物业公司估值能达到50倍,中等规模房企估值为15至25倍。对于收购方来说,并购一家项目重叠度高的物业公司,既可以享受资本溢价,又能增加管理运营的边际效益。”李东说。
推动临期债券展期,则是房企的另一个无奈之举。
采访人员注意到,今年以来,富力地产、龙光控股、融创、阳光城等多家面临流动性压力的房企均在积极寻求债务展期。
“我们公司今年所有的美元债都已经和债权方谈拢展期,用项目收益做担保,总共9亿美元,期限为12至14个月不等。”一家全国排名前20的港股房企人士告诉采访人员,以时间换空间,是当下房企平衡到期债务和稳定经营的最佳选择。
销售端复苏渐露端倪
在政策“暖风”吹拂之下,4月份以来,各大城市楼市出现了分化。北京、广州等市场开始有序复苏,去化率企稳回升。
“除了外部融资环境严峻外,疫情也加剧了行业下行压力。”一名房企销售人员向采访人员表示,今年3月初,各大房企售楼处还是人来人往,各式噱头十足的营销方案满天飞。“大家错过了‘春节档’,都不想再失去‘小阳春’。但谁都没想到,好势头被疫情打断了。”
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20多个城市线下售楼处因疫情而轮番关闭,造成无法及时推货。受此影响,今年前4个月,全国百强房企实现权益总销售金额14814亿元,同比减少52.8%。4月,百强房企实现权益总销售金额3475亿元,同比减少63%。
从融创5月12日披露信息来看,疫情引发的销售难问题,正是其发生债券利息逾期未还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告显示,今年3月份以来,融创重点布局的一、二线城市的销售受疫情影响严重,3月、4月合同销售金额同比大幅下降约65%,使得集团现阶段面临更大的流动性压力。
就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而言,每年4月、5月是房企拿地高峰,紧接着进入施工、开发环节,然后赶在下半年“金九银十”开盘,最后年底实现回款。“多数城市的调整时间达到9个月,一些一线城市甚至长达一年时间。”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分析认为,房企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放缓拿地,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楼市供应端。
“因为疫情影响,我们位于深圳、珠海、宁波等地区的多个项目施工都被打乱了节奏。”世茂股份相关人员向采访人员透露,该公司旗下一些商办地块均因疫情冲击而处于停工状态。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开发投资数据,则客观显示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度。今年1月至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为-2.7%。根据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的多年观察,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很少出现负值。他认为,监管部门应对此高度重视。
在多名行业人士看来,房地产要实现良性循环,不仅要解决融资端问题,更要从销售端发力。可以看到,近期越来越多的支持政策指向销售端。
根据克而瑞监测,今年前4月,全国有83个城市出台相关优化政策,其中16城放松限购、19城放松限贷、6城放松限售、15城财税托市。5月起各地稳楼市政策再次井喷,不少热点城市加入了放宽“三限”(限购、限售、限贷)的行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