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京房回忆073,北京像素,三万北漂的“旋龙城寨”( 三 )


第二天 , 他们的领导找到我 , 问我昨天晚上为什么不去他们租的房子坐坐?我说是避免他们难堪 , 也避免自己尴尬 。 因为知道他们租住的环境肯定非常的差 , 弄不好去了都没个正经能坐的地方 , 那何必让他们折腾呢?
而且我也不愿意见到这种场景 , 肯定会同情 , 但这又太廉价了 , 实在是帮不了什么 , 反倒弄得自己别扭 。 那双方都不合适 , 干嘛非得去找难堪呢?
结果他们的领导教育了我 , 说你这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问题 , 你没经历过他们在北京所受到的苦 , 理解不了他们渴望得到关心、得到尊重的心情 。 他们没指望得到什么帮助 , 只是希望别被人忽视、无视而已 。 你的离开让他们本来兴奋的心情遭到打击 , 有几个甚至都哭了 。 哭的不是自己受的苦 , 而是哭自己吃苦还不被人认可 , 甚至被人嫌弃 , 被人无视 。
当时这些话深深的刺痛了我 , 本来以为自己也吃过苦受过罪 , 能理解这些到北京打拼的年轻人 。 但其实还是不了解 , 他们所吃的苦 , 受到的歧视远远超过本地人的想象 。 所以说 , 只要是能在北京这种大城市熬下来的年轻人都是精英 , 每一个都经历了各自的苦痛 。 只是人间的悲欢互不相通 , 不同圈子的人无法理解罢了 。
五、
再一个说北京像素和九龙城寨相似 , 指的是都自发形成的生态系统 , 甚至是能吸引外来者的各种业态和氛围 。 典型的其实可以看看周星驰的《功夫》 , 里面的“猪笼城寨”其实就是致敬的九龙城寨 , 小社区里有理发店、小吃店和裁缝铺什么的 , 该有的小商业都有 。 而且居民们都是底层 , 从苦力到舞女 , 还有种地的什么的 , 自发形成了可以闭环的生态系统 。
其实不光是北京像素 , 所有的大型社区都能形成这种氛围 , 从城中村到巨型楼盘都一样 , 会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服务 , 服务于形形色色的基层居民 。
但北京像素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 主要就是这里太小了 , 小到仅仅占地300亩的地方 , 却出现了其他地方不可想象也无法复制的复杂生态 。
当然我没体验过 , 只是听说这里有数不清的各种游戏吧 , 什么狼人杀、轰趴馆、桌游吧什么的 , 反正全是我不懂的 , 哪个都能听懵逼了 。 之所以出现这么多业态就是因为年轻人多呗 , 而且多元 , 传说是无论任何人有任何的瘾 , 在这里都能找到相同爱好的 。
我是前两年在朋友圈儿看到一组照片 , 都是书架 , 跟图书馆似的 。 放大之后看到都是哲学社科类书籍 , 从黑格尔、马克思到萨特、尼采 , 也不是还有谁的 , 反正哪个都是能让人研究到疯的大咖著作 。 然后问这里会是哪儿?
估计所有人都会说是某个网红小书店 , 但看到最后才知道 , 这竟然是北京像素里的一个Loft , 是个小圈子的读书吧 。 反正我是觉的很神奇的 ,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 纸醉金迷的北京 , 浮躁漂泊的社区 , 窄小逼仄的房间 , 竟然能出现个深刻阅读思考的空间 , 实属不易 。 我不知道这个小圈子是否能坚持下来 , 但既然能出现在这个社区里 , 也能说明了这里的包容和多元 。
在北京像素我还见两位写作的大咖 , 一个是写小说的 , 一个是写财经的 。 当时听说他们都住在这里觉得挺诧异 , 这是安静写作的地方吗?
但两人的回答差不多 , 安静的环境是可以自我制造的 , 但灵感也是需要从环境中激发的 。 可以说北京像素的环境不太好 , 但这里是北京最有活力和欲望的社区 , 透过玻璃就能看到一双双或是疲惫、或是兴奋、或是不甘的眼睛 , 而这些眼睛里 , 大多还都闪烁着贪婪和欲望 。 而这些才是生存的根基 , 是发展的动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