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可乐招聘,百事可乐公司招人吗( 六 )


对于这场品牌推广活动的大获成功,Wu是这样评价的:
“用自己的产品去定义一个时代,去拥有一个时代,这么做真的需要十足的勇气 。” 波塔什回忆起当时的决定这样说道,“我们也不知道这么做能不能成 。” 但是,后来事实证明,他的直觉是对的 。“你喝什么饮料,和你的个性表达是有关联的 。我们描绘了自己产品的理想消费者形象:积极向上、生机勃勃,有一颗年轻的心 。”
百事一代的广告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随着百事一代品牌推广活动的成功,百事从可口可乐那里争到了一些市场份额 。虽说整个推广活动具有划时代的色彩,但是其本质很简单 。就像Tim Wu指出的那样,“欲望会引向一个自然而然的终点,那就是消费 。” 简单说来,这场品牌推广活动就像一面镜子,它只是反射了人们心底的欲望 。百事一代渴望的是逃离消费主义,百事能说服他们跟随心中所想,去勇敢这么做 。于此同时,消费者愿意掏钱买百事的产品,其实也是消费主义的体现,这也正是这场推广活动的最矛盾,最天才的地方 。这些相信新世代观念,成为百事一代的消费者,买的不只是饮料,而是一种新型的体验方式 。百事最聪明之处,就是将两者结合起来 。
百事一代品牌推广活动的深度有两个层面 。一是,它的成功让百事得到了鲜活的生命力,在被当时的市场龙头、20世纪的它最大的竞争对手可口可乐挤出市场之际,在市场上重新站稳脚跟,并有了一席之地 。二是,就算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市场上做得最好的品牌,都沿用了百事首创的这个市场策略:不要光卖产品,而是要给理想消费者“画像”,让他们做“更好的自己” 。
以苹果为例,苹果的用户,就是“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至少乔布斯时代还是采用过这个广告 。现在的苹果产品换代之后还是差不多的样子,用户满街都是,尤其在有钱人群体里,产品普及度非常高,要是还用这句话来描述苹果现在的用户群特征,批评者可能会笑掉大牙 。
街头iPod的广告 。这样的剪影确实非常吸引人眼球
但是评论者没有注意到的,苹果可一直记在心上:用户买某样产品,不是因为产品本身的功能,而是用户认为他们自己能做什么,或者他们想象中自己能用这个产品做什么 。这个理念始终贯穿了苹果的零售策略 。苹果的雇员不会向你展示怎么使用产品,他们会直接拿给你让你试用,“迫使”你熟悉这个产品 。就算有一系列各式各样的产品,也不如苹果同质化、但是让你觉得自己像超人的产品 。苹果在让用户感觉良好方面,确实非常出色 。
Think Different是广告公TBWA\Chiat\Day纽约分支办公室于1997年起为苹果公司创作的广告口号,曾用于知名的电视广告、数个广告印刷品以及数个苹果公司产品的电视广告与广告印刷品中 。苹果公司在2002年的Switch广告活动开始后停止使用这个口号 。
而三星在这方面吃了不少亏之后,才长了教训 。三星曾经一直固守着宣传产品特征的策略,不提使用产品的用户群体的特征 。现在,他们不再细说自己的处理器速度有多快,或者色彩有多丰富,因为99%的用户根本不在乎 。他们在乎的是自己能成为谁,听起来又点自私 。用Casey Neistat的话说,如果他们使用三星产品,那他们就是“制造者、指导者、创造者” 。宣传传递的信息是什么——要像我们一样 。解决方法——买三星产品 。
三星的广告,描述主人公从果粉到尝试三星的转变 。
三星甚至改造了百事的传奇推广方案,反其道而行之 。他们意识到,展示用户极力抗拒的形象,和展示他们渴望成为的形象,能达到同等强大的效果 。三星有这么一则广告,讲述的是苹果果粉转三星的过程,针对的正是苹果的铁粉,坚持使用苹果的用户群体 。在广告中,主人公最后终于“成长”,摆脱了苹果手中“小绵羊”的形象,嘲讽一直“顽固”地选择苹果的铁粉,其中最鹤立鸡群的,就是一个面带怒容,发际线甚至剪得像iPhone X似的小刘海 。广告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别像他们一样 。解决方法——买三星产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