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人有悲欢离合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聚行业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 , 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 , 欢饮达旦 , 大醉 , 作此篇 , 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人有悲欢离合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 , 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 , 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 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 , 作此篇 , 兼怀子由 。”丙辰 , 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 , 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 , 直到天亮 , 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苏轼一生 , 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 。但他也“龆龀好道” , 中年以后 , 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 , 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 。每当挫折失意之际 , 则老庄思想上升 , 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 , 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 , 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 , 虽说出于自愿 , 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 。尽管当时“面貌加丰” , 颇有一些旷达表现 , 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 。这首中秋词 , 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 。“大醉”遣怀是主 , “兼怀子由”是辅 。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 , 手足分离和私情 , 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 , 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 。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 , 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 , 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 , 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 , 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 , 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 。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 , 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 , 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 , 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反映到词里 , 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 , 把酒相问 , 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 , 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 , 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 。“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 , 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

推荐阅读